廣西高校學費不上漲
9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財務基建處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學校有必要通過調整支出結構來實現效益。
記者近日調查了多家廣西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新學期交費情況。通過與2006年秋季各自院校的收費標準相比,學費、住宿費基本沒有上漲,也沒有發現亂收費現象。
據了解,廣西對高職高專院校學費核定的平均標準是1.2萬元/年,大部分院校實際上執行的都是5000元/年~6000元/年的標準。普通本科院校更低。由于收費比較低,外省越來越多的貧困生選擇到廣西求學。
記者了解到,包括本科院校在內,有些學校的特困生比例甚至達到了10%左右。
“面對物價上漲,學校一定要從穩定學生的生活學習考慮。”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黃院長說,作為校方,面對銀行貸款、5.5%的特困生比例,沒有感到壓力是假的。學校與學生相關的收入,一是學費,二是生活費,即飯堂的收入。開學初,飯堂承包人強烈要求漲價,學校為了穩定學生的生活學習,專門開會研究決定,暫時不提價,校方從其他方面給予承包人補貼。
他告訴記者,作為行業辦的學校,除了一些大型活動可以得到行業的資金支持外,大多數情況靠的是學校的自籌資金維持正常運轉。黃院長認為,應對物價上漲,開源節流是最好的方法,比如通過擴大招生規模、辦函授、培訓班、從內部管理上要效益等。
采訪中,不少學生表示,學費、住宿費的穩定,對于他們來講,意義非同小可。
“去年大一時學費是5800元,今年我們學費統一下降了800元,學校解釋說國家出了相關規定,規范學校收費。”得知記者來意,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朱華(化名)有些激動。“總是聽說學費上漲,很少聽說學費往下降”,他告訴記者,聽說學費下調,他媽媽很驚訝,第一反應居然是“學校為什么要下調學費?”。
他說,對于自己的母親來講,這800元減輕了家里很多負擔,它意味著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
桂林工學院南寧分院秦老師說,他身邊一個家庭困難的學生郭富(化名),學費是由三部分湊成的:暑假兩個月打工賺了1000多元、家里接濟一部分、獎學金。假期他兼職3份工作,早上送牛奶,上午學校勤工儉學,下午去一家公司做促銷。平時還自考本科。所以,學費、住宿費中的每一分錢,對于一個貧困生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
據悉,自治區教育廳近期內還將組織人員對高校開學的情況,包括學費、住宿費等費用的收取情況進行檢查。
大學學費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前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認為,高等教育的成本核算目前還是一個大難題。對教育成本通行的計算方式有兩種:一個叫實付制,即當年搞項目所花的錢都要算在教育培養成本里面;還有一個叫權責制,即把所有用于支持高校發展、所有與學校有關的費用統統計算在里面。實際操作起來非常復雜。
譬如投資一個項目,建教學樓、科研樓或學生宿舍,是要長期使用的,這個成本當然不能集中在新入學的這一兩屆學生身上,由他們來全部承擔,但具體如何來分解?按多少年折舊比較合理,還沒有一個比較科學的統一標準;另外,還有校園征地的費用、水電網的鋪設、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投入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應該算誰的?
張保慶介紹,對學費有兩種核收方法:一種是按實際成本;一種是按日常的運行成本。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成本計算的復雜性,我們選取了后一種辦法。我們對高校生平均年日常的運行經費進行過充分調研,高的超過1.4萬元,低的在1萬元左右,綜合一下,按25%提取,每個學生每學年的學費定在3500元,現行的學費標準就是這樣計算出來的。(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