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民主主義改革和建設的全面展開,國民經濟的恢復
在抗美援朝戰爭進行的同時,黨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從1950年冬到1953年春,領導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和其他各項新民主主義改革和建設,勝利完成恢復國民經濟的艱巨任務。這一切為大規模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準備了條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頒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國人口大多數的新解放區農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從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全國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約有3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黨決定分別不同情況,用更長的時間,采取適合各少數民族特點和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政策和措施來完成民主改革任務。在西藏地區,中央決定由西藏地方政府自動進行改革,并耐心等待各種條件的成熟。后因1959年西藏上層統治集團發動武裝叛亂,中央在平叛的同時,應廣大農奴和進步上層人士的要求,開始在西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至1960年10月基本完成。這標志著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基本結束。
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的基本完成,摧毀了中國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消滅了封建地主階級,使深受剝削壓迫的中國農民獲得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擺脫千百年來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縛,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黨依靠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覺悟有組織的階級隊伍,完成了對舊的鄉村基層政權的改造,為中國社會逐漸走向進步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一個偉大勝利。
新民主主義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營工礦交通企業的民主改革。在改革中,清除隱藏在企業內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殘余勢力,廢除舊社會遺留的官僚管理機構和各種壓迫工人的制度,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會議,吸收工人參加工廠管理,調動了廣大工人群眾當家作主、搞好生產的積極性,為恢復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事業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婚姻法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边@是我國反封建斗爭深入的表現。與此同時,黨和政府還采取堅決措施,徹底取締舊社會遺留的賣淫嫖娼、販毒吸毒、聚眾賭博等各種丑惡現象,使社會風氣大為好轉。
在新民主主義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圍繞恢復和發展生產這一中心工作,黨和政府領導開展了包括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新民主主義建設。
七屆三中全會閉幕以后,經濟方面的一個重大舉措是合理調整城市工商業。中央確定:在“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方針下,抓好調整公私關系、勞資關系和產銷關系,重點是調整人民政府和國營經濟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之間的關系。調整的措施包括擴大對私營工商業的加工訂貨和代購代銷,調整稅收負擔,加強貨幣投放,幫助合法的私營工商業渡過困難,得到發展。
城市工商業的迅速恢復,與大量收購農副產品、擴大城鄉物資交流是分不開的。城鄉交流的活躍,打破了地區間、城鄉間、行業間的封閉狀態,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互為市場,初步形成促進商品流通的市場格局。
在對外貿易方面,針對美國在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操縱英、法、日等36國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的政策,中國政府決定采取擴大對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貿易的對策,西方國家所禁運的各種戰略物資,轉為大部分從蘇聯等國家進口。同時積極爭取同一些西歐、北歐國家間的貿易往來,并充分利用港澳地區的轉口貿易,作為反禁運斗爭的一條重要戰線。在西方禁運最猖獗的1951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達19.55億美元,逐漸將舊中國長期入超轉變為進出口大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