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這里是新華網推出的全國兩會訪談,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第十屆人大代表、紅嘴集團總裁盧志民與網友們進行交流。盧總您好!首先,我代表新華網的網友,對您的來訪表示歡迎和感謝!您這次赴京參加全國兩會,不知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最新的會議精神?
[盧志民]今天我到北京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心情特別的激動,主要是看到城市和農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已經連續三年當選為人大代表,每次聽完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都非常激動,為祖國的變化感到驕傲!因為中國富強了,我們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地位得以提高,中國人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也給中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主持人]一提起“紅嘴”大多數人都覺得特別的陌生,關于紅嘴地名的由來,好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盧志民]我們紅嘴只是一個東北的小屯,小屯就是過去所謂的“生產隊”,是非常小的概念。之所以叫做“紅嘴”是因為很早很早以前,這個屯子很窮,突然有一年收成特別好。因為以前有一座山,山上都是紅土,有一年突然就迸發出了紅光,結果那年的收成特別好,農民的日子也特別好!“紅嘴”這個名字就由此而來的。
[主持人]紅嘴集團是大型現代企業集團,涉及的產業領域非常多,首先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紅嘴集團的情況?
[盧志民]紅嘴過去是非常貧窮的“花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紅嘴白手起家開始辦起了工業,按照我們自己的說法就叫“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從白手起家到現在的規模我們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1990年,我們屯工業產值已經超過了1億元,當時就被國家評為“紅嘴第一屯”。
[主持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中,總理提到,2007年要加大“三農”工作力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您對于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有什么建議?
[盧志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建議,為“十一五”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確定了發展方向。我國有8億多農民,他們就占了80%人口,如果這8億多農民不富強,那我們也不可能很快的富強起來。所以我非常贊同國家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我們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壯大集體實力,有了錢以后才能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盧志民]我們農村關鍵就是要靠自己,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我從1979年開始辦工業,到1989年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紅嘴”實際在16年前已經建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對我們來講早就已經實現了!紅嘴通過發展工業,在工業發展了以后在發展農業,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紅嘴當時在四平市是功能比較齊全的村,要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有經濟實力,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只是一味的“等、靠、要”,這個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建設不成的。我們的企業現在越做越大,紅嘴的家企業現在已經進入中國企業500強了,06年我們上稅三億零二百二十八萬。
[盧志民]現在很多城市人到我們紅嘴去,我們也不能來一個就要一個。過去這個觀念是轉變不過來的,現在城市人到紅嘴去,為自己能在紅嘴找到一個工作都特別自豪,所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所以能夠超前建成,是因為我們紅嘴率先發展了農村的城鎮化和現代化。也就是說,農村超過了城市,圓了幾代農村人都不敢想的夢想,當然這是和黨的領導與支持分不開的。
[主持人]紅嘴集團在建設新農村道路上,與別人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沒有屬于自己的一套運作模式?
[盧志民]其實我們在開始創業的時候也是大膽的嘗試,我覺得城市人能過上安逸、舒服的生活,我們農村人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城市人能做到的,我們農村人也可以做到。現在我們紅嘴就做到了這一點。整個企業已經進入到了國家前500強,向國家交了3億多的稅,人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現在有的城市可能也達不到這樣的標準。
[主持人]有不少人認為,新農村建設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著力創新發展模式,走循環經濟之路,走綠色經濟之路,在農民增收上下功夫,對此說法您怎么看?
[盧志民]現在國家提出了新的說法叫做“綠色GDP”,這就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辦企業了。過去我國對這方面可能關注的不夠,給子孫后代留下了很大的隱患,造成了無法挽救的損失。對此事情有關的經濟學家已經提醒了相關部門,現在國家也非常的重視。紅嘴集團現在也對這個問題非常的重視,辦企業的同時要辦到“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上環保設備、同時環保達標。如果辦不到這個“三同時”,企業就不能達標,我們紅嘴集團所有的企業都已經達標了。
[主持人]紅嘴集團規模龐大,人力資源管理上一定下了很大功夫,在人才引入、使用、培訓上有什么可以向別人推薦的經驗?
[盧志民]紅嘴集團能有今天可以說是人才濟濟的結果,我們企業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經過20多年的時間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可以說是離不開人才的!一個國家的貧富強弱標準從一定意義上說和國家人口素質的高低有關。美國之所以經濟實力強大,就是因為人口素質相對比較高。我們紅嘴地區現在的農民已經完成了三個轉變,一是完成了由過去貧困村落向現在社區的轉變;二是完成了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加工業的轉變;三是完成了由傳統農民向現代企業工人和城市市民的轉變。有很多大學生和部隊轉業干部都加入我們,他們在我們紅嘴集團有了一定的用武之地,有了企業的責任感而沒有疲憊感。他們在紅嘴集團可以自由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們紅嘴集團用人向來不挑員工的毛病,我們非常重視員工的長處。所以紅嘴集團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主要是歸結于這些人才。國家的較量在于企業,企業的較量在于高素質的企業家。
[主持人]紅嘴集團在員工的培訓方面,您有什么具體舉措呢?
[盧志民]我們紅嘴集團和學校聯合辦學、定向培訓,學生畢業以后直接到我們紅嘴集團工作,從而達到人才不短缺。同時我們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最好的學校去讀書,讓他們能夠上大學,給他們提供很好的待遇和資金支持,使他們畢業后能夠回到紅嘴繼續為我們的家鄉服務。
[主持人]紅嘴集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有什么具體體現?
[盧志民]我經過了二三十年的打拼,省委省政府樹立我們紅嘴為當地的紅旗單位,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擔子就更重了。吉林省作為國家的一個農業大省,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認為是一個很新的課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建設一個班子,“農村給錢給物,不如建設一個好的黨支部”!所以省委省政府能夠給紅嘴集團平臺,我們感到很欣慰!
[主持人]對于農村推動城市化、工業化進程,您怎么看?
[盧志民]紅嘴集團是以冶金制造、輕工食品、糧油加工、水泥建材、包裝印刷等五大產業為主,集白酒、水泥、油脂、飼料、餐飲等多產業于一體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集團前身是吉林省四平市郊外一個貧窮落后的生產小隊,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帶領紅嘴人在黑土地上辦工業,1984年成立了吉林省第一家農工商聯合公司,1994年組建紅嘴集團。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紅嘴率先完成了工業化,實現了城市化,邁向了現代化。比如說紅嘴集團的啤酒廠是吉林第一大啤酒廠,紅嘴酒精廠是吉林的第一大酒精廠、紅嘴的沙冰飲料也辦的非常好,打開了北京的市場等等。我們紅嘴的農民再不是原來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現在農民的年收入有的是幾萬甚至幾十萬。1995年我們紅嘴集團的啤酒廠和英國某公司合作,當時投資的時候是英國在華的最大企業,當時合資的時候我們非常的高興。
[盧志民]那個時候英國人占了55%的股份,而紅嘴集團只占了45%的股份,我們出任董事長,他們出任總經理。當他們來紅嘴工作了兩年以后企業連年虧損,兩年虧損了將近2個億。那我們紅嘴集團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我說紅嘴集團是虧不起的,不能再這么虧損下來了,必須要盈利!紅嘴集團通過不斷的嘗試,逐步的發展起來。這讓我們認識到只要我們充滿信心,不斷努力,就能夠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主持人]紅嘴是從一個小屯子發展成現在的工業化集團,紅嘴的職工收入情況怎樣?針對職工的待遇等問題,紅嘴有哪些具體的福利政策?
[盧志民]紅嘴集團的職工退休以后每月有500元的退休金,子女免費入托,集團可以為考上大學的職工子女,提供資金讓他們免費上大學。現在大家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了。
[主持人]據有效數字統計,紅嘴集團公司去年總收入65億,上繳國家稅金3億多;被省委、省政府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面紅旗。得到這樣的榮譽稱號,無疑也是對您工作的一個肯定,今年工作目標較去年是否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呢?
[盧志民]省委省政府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對我這二十年來工作的肯定,我們農民辦企業終于得到了政府認可。現在我國還有很多農民生活很貧困,我希望他們能盡快的擺脫貧困,能像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在紅嘴集團脫貧致富的同時也會回報社會,我們當地的學校在每年教師節的時候,都會給大家相當一部分的經費作為回報。現在紅嘴集團的家屬家家都有轎車,生活非常富裕。所以紅嘴走過的路完全驗證了國家政策的正確。我從一個農民變成了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可以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和外國人討論經濟、產品出口等等問題,實踐證明我們紅嘴集團一樣可以做得很出色。紅嘴過去有一大批的農民已經轉變為企業管理者了。
[主持人]對于“十一五”剩下的四年時間,紅嘴集團的發展藍圖您是否已經在腦里繪制好了?對于未來的發展,您有什么期望?
[盧志民]紅嘴集團去年生產總值65億,今年突破了80億,2008年爭取突破100億,到2010年“十一五”末期突破150億。這組數字說起來誰都不相信,但是經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都變成了現實。紅嘴集團現在的發展程度,可以說超過了其他大型的國有企業。紅嘴集團現在要做強做大,不斷的擴大規模,提高水平和檔次,爭取盡快和國際一流企業靠攏,并且爭取超越他們,謝謝大家。(來源:新華網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