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福建三明永安市洪田鎮洪田村黨支部書記鄧文山的家15日像過節一樣熱鬧,四十多位村鎮干部和村民坐滿了小院子,現場直播的黨的十七大開幕會牽動著大家的心。
因為在1998年率先進行了“分山到戶,聯戶經營”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洪田村被譽為中國林改的“小崗村”。“快十年過去了,我們當時摸索出的一套經驗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現在全省都推行了這項改革,十七大報告中也提到要改革集體林權制度,這對山區的老百姓來說真是件大好事。”鄧文山說。
據鄧文山介紹,林改前,洪田村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而現在達到6500元;林改前,村集體收入幾乎沒有,現在村財收入近50萬元,這其中林業收入占了一半。“山還是那座山,政策好了,林農的日子也變好了。”
村民許正全說:“聽了胡錦濤同志的報告,感覺特別提氣,黨對農村和農民的事真是太上心了!”他對報告中提到的“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體會很深。他認為,林改還山于民,農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熱愛山林,更懂得經營山林,由此滿目青山變成了真正的“金山銀山”。“我覺得這跟十七大報告中講的是一個道理,就是一種良性循環。”
“黨中央是在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談林改的,這體現出林改的深遠意義。”洪田鎮鎮長陳冠英說,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山區農民不僅富了口袋,而且還富了“腦袋”,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民和農村合作組織涌現出來,而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是人,人的觀念變了,素質提高了,城鄉差距才會逐漸縮小,新農村建設才能大展宏圖。
陳冠英說,好政策帶來好變化,現在洪田鎮60%以上的村民搬進了新居,沼氣池突破了1000口,互聯網寬帶用戶達到350戶,“一些原本看來遙不可即的新鮮事物因為林改的效益進入普通農民家中,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的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希望。”(來源:新華網 記者:涂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