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覺得在父母給孩子的,跟孩子需要的之間這個差別是在哪兒?
陶宏開:就是他們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健康的親子關系?,F在普遍是什么?特別是中國的父母以為滿足孩子的需求,特別是物質需求金錢需求就是愛。
記者:這會有什么問題?
陶宏開:當然會誤導孩子,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心態怎么可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呢?不可能的。
字幕:談話進行了一個半小時
陶宏開:你父母在這兒,他們生你養你,對不對?
周陽:也不容易。
陶宏開:你看父母這身打扮也是很辛苦的樣子,你替父母考慮過沒有?
周陽:我為父母不怎么著想。
陶宏開:這樣好嗎?你還要活下去,你還要走下去,你就允許你看你父母這樣把你養下去嗎?
周陽:不愿意。
陶宏開:不是不愿意,是不可能。他們不可避免要一天天老去,要離你而去。我父親已經去世了,我母親還在,86歲,所以我對母親非常非常關切,因為她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的童年,給了我很多快樂。
周陽:但是父母沒有這樣做,父母沒有給我很多快樂。
陶宏開:那給的全部是痛苦嗎?
周陽:不全部也很多。
陶宏開:他們曾經給過你快樂沒有?
周陽:太少了。
陶宏開:這是做父母的問題呀。
記者:周陽的父母覺得孩子已經很怨恨他們了。
陶宏開:對。
記者:如果你昨天再強調出來根源就在父母身上的話孩子的怨氣不就更重了嗎?
陶宏開:不,要水到渠成地一步一步走。主要是四個步驟:第一步驟,讓孩子首先解決他對我的態度,要認可我,愿意把我當朋友看待,而不是把我當作訓斥者,厭惡我、想離開我;
記者:那你說的第二個步驟是什么?
陶宏開:馬上就改變對父母的態度
記者:怎么可能呢,他十幾年二十年根深蒂固的習慣。
陶宏開:雙向的,要有一個良性互動,相互尊重,真正用愛去感受相互這種情感,而不是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