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因素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的崛起和平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國內的形勢發展,但也決定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形勢和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關系。
如果北京認為臺灣在采取謀求獨立的措施,那么無論中國的經濟形勢如何,北京十有八九要以武力回應。中國人認為,臺灣問題完全是內政。這種觀點沒有錯。臺灣的居民主要從中國大陸遷徙而來。原住民的人數不到總人口的2%。臺灣歷來被視作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此就引出了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最難以估量的因素---美國。美國有相當一批決策者和政策專家認為,美中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如果要適應中國的崛起,還必須保持以往在全世界行之有效的多邊框架。這也是世貿組織多哈回合陷于停滯令人感到極為遺憾的諸多原因之一。
鑒于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中的最后十年,我的計劃不光是"從旁觀察"中國的形勢發展和中國對全球的影響。
美好希望
我們必須意識到,中國自身的發展前景充滿機遇,也充滿不確定性、脆弱性和多變性。同樣,中國的大舉復興給國際體系帶來了諸多機遇,也帶來了不可小視的不確定、脆弱和多變因素。
盡管存在諸多挑戰、潛在困難和危險,但我還是認為,我們有理由對中國的長遠發展前景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我認為,中國正在發展,將逐漸形成更加自由、多元化和負責任的管理形式,打造更加公正的社會。
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就必須縮小貧富差距,實施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計劃。這也許要花費20-30年時間,我本人很可能將無緣目睹全過程。全世界應該鼓勵中國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回過頭來看,我個人迄今為止的人生歷程非常幸運。我的祖父和父親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其間的經濟蕭條。我出生在1945年夏天,與戰爭和貧困擦肩而過。
為了他們和所有將在這個世紀生活很長時間的人,我們必須正視這個挑戰:讓中國的和平崛起成為現實。(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