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之三:干部“五風”不可長,百姓最盼是服務
“我是農民,住在‘山高皇帝遠’的山高處,中央免稅后為什么每畝仍收65元?”
“農民看病難,有的因病返貧,有的沒錢看病。請替我們農民呼吁一下!”
“農民貸款難請關注一下吧!”
……
以上這些來自基層群眾的呼喊,我們不能一一列出。從這些話中,我們體會到基層群眾的迫切心情:希望政府改善作風,體察民情,加強服務,及時解決群眾的切實生產生活難題。
但一些鄉鎮干部“五風”盛行,著實讓老百姓憂慮。河南讀者曹越迪細數了這“五風”:“一是打牌風。正如一位鎮長所說,‘不讓他們打撲克,又讓他們干什么呢’?二是遙控風。有鄉干部認為,如果村里不架橋、不修路、不收錢,工作多是報個表、要個數、發個款,打個電話安排一下就行了,實在沒有必要跑下去。三是經商風。一些鄉鎮干部為了增加收入,一邊工作,一邊經商,賣農藥、賣飼料、賣五金、賣種子,無心干正事。四是浮躁風。一些干部自覺升遷無望,就來個‘破罐子破摔’,辦事推諉扯皮,整天無精打采,工作效率低下。五是回城風。家住城里的干部,有條件的每天都要回家,過去機關大院晚上燈火通明,如今每晚黑漆漆一片!”
一位74歲的黑龍江老人來信說:“我冒著大雪到鎮政府辦事,前后遭遇了找不到人、找不對人、遭白眼、遭呵斥等痛苦經歷,一肚子委屈。請問,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為什么老百姓辦事還要忍受‘門難進,臉難看’的心靈之痛?政府及官員是受公眾委托進行管理和服務的,為什么就有那么一些人把本該屬于自己分內的工作看作是對他人額外的‘恩賜’呢?”
由此看來,政府的服務職能要加強,首先是干部服務意識要加強。老百姓期盼:換屆之后,干部作風能有一個明顯變化!
建言之四:“民生大過天”,件件須落實
有群眾反映,現在部分地方領導一談起工作,不是發展速度,就是招商引資,而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醫療、教育、養老、環境污染等問題卻少有問津。一位河北讀者來信說:“一些領導陪客商吃飯可以一整天,花上萬塊錢,而我們這些下崗職工的生活卻沒人來問一問。”
還有些地方不但不重視民生問題,反而絞盡腦汁地從老百姓身上多收費、亂收費。江西一名學生來信反映:“進入高中以來,除學費外,林林總總交納的費用十分多,次數十分頻繁。學校給高三年級每月僅放的兩天假差不多就是讓學生回去拿錢的,數額動輒就上百元甚至幾百元。再這么下去,書就真的讀不起了。”除了教育亂收費外,醫療費用居高不下、職工待遇無保障等老大難問題,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沒有得到解決。
更嚴重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打著發展經濟的旗號,肆無忌憚地侵害群眾利益,與中央關注民生的政策取向背道而馳。安徽一位讀者來信反映:“我到鎮里城建規劃部門申辦‘準建證’時,卻被告知我家的宅基地已被鎮政府征用了。我對此竟一無所知,并且征地一沒具體時間,二沒面積范圍,三沒善后措施,只有一條,就是不能蓋房?!眱让晒懦喾遄x者來信說,本以為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村里搞礦,村民非但沒有受益,反倒受了污染的苦。我們找政府交涉,希望獲得污染賠償,可答復卻說沒有這樣的規定。
湖北武漢讀者來信說:“民生大過天。十七大報告提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二十字擲地有聲,讓人充滿期待。”基層群眾希望,十七大報告不能停留在紙面上,政府還需在解決民生問題上下更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