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當我離開國會山時,我比任何時候都確信,保護主義者的列車已經駛出了車站。”5月9日,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在一場規模空前的美國國會聽證會就人民幣匯率議題作證后,他沮喪地寫道。十余天后,備受矚目的第二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在華盛頓舉行。
5月9日,當史蒂芬·羅奇三個月來為中美經貿摩擦議題第三次走進國會作證的時候,他并沒有天真地以為,他能夠改變什么。
相反,他身陷孤立。當滿屋子的兩黨議員以及其他6位和他同時作證的公司CEO、勞工組織領袖、政府智囊機構學者同時炮轟中國匯率政策并誓言要采取制裁行動的時候,這位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經濟學家幾乎是惟一一位旗幟鮮明的反對者。
“你們是在玩火!”他警告說。
然而,在心意已決的議員們面前,這樣的警告落地無聲。羅奇提出的擔憂——若美國對中國采取制裁措施,或以其他手段迫使人民幣升值,不僅打擊了中國經濟,也可能導致美國利率上升以及美元迅速貶值,從而把美國經濟拖入衰退,并波及亞洲和全球經濟——現場幾乎沒人給予回應。羅奇深感挫敗。
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經過3個多小時讓人筋疲力盡的唇槍舌劍后,當我離開國會山時,我比任何時候都確信,保護主義者的列車已經駛出了車站。”羅奇事后沮喪地寫道。
這也許是第二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的最后一次公開政策討論。美國時間5月22日至23日,會談將在華盛頓舉行。
美國會誓言制裁
當天聽證會的主題是“貨幣操縱及其對美國企業和工人的影響”,由眾議院三個極有權力的委員會聯合舉行,他們分別是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貿易分委會)、金融服務委員會(國內、國際貨幣政策、貿易、技術和商業分委會),以及能源與商業委員會(商業、貿易和消費者保護分委會)。
這三個委員會擁有對美國國際貿易政策的司法裁定權。據國會歷史學家介紹,這三個委員會此前從未就單個議題一起舉行過聽證會。
這表明,國會對于中國匯率政策給予出口商所謂的不公平優勢的憂慮正在擴大。2006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2330億美元。這種雙邊貿易的嚴重失衡,在近代世界經濟史中也屬罕見。
國會對人民幣匯率的強烈關注不僅體現在當天聽證會破例的組織形式上,更表現在人氣上。
羅奇說以前他去國會作證,大多數時候都是在一間巨大的聽證室里散坐著寥寥無幾的參議員或眾議員,再加上一位永遠盡職的國會速記員。幾年前有一次他甚至對著一間空屋子作證——那次議員們暫時出去到另一個房間投票去了,而速記員則讓他繼續講。
但5月9日那場聽證會是如此特別,即使是老國會人都沒有見過。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聽證室里擠滿了人,除了三個委員會的議員,還有旁觀者以及世界各地的記者。
“這是最高形式的華盛頓舞臺。”羅奇感嘆道。
在這個舞臺上,有三個觀點出乎他的意料。一、反華行動的理論依據主要都圍繞著“非法補貼”這個概念——一旦確認人民幣被刻意低估,則可視為非法補貼,那國會就可以依照WTO規則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反補貼稅;二、議員們嚴厲批評了美國財政部在一年兩次的匯率報告中都沒有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三、在絕大部分時間討論中國問題以外,反日情緒第一次正式進入視野。國會認為日元是世界主要貨幣中最被低估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