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捷銳認為,貿易上的互補已經并仍將會保證中澳兩國的雙邊貿易發展。澳大利亞在資源、能源和食品等方面能為中國提供大量補給,而澳大利亞的多數商品則是由中國制造。此外,教育方面的交流活動也是雙方互利共贏的一個最好例證。僅去年一年,有10萬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的各類教育機構中學習,其中7萬人在澳大利亞本土,另外3萬人在中國的澳大利亞機構中學習。
芮捷銳表示,中澳雙方在教育交流方面幾乎不存在障礙,相反地,澳方還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滿足中方的強大需求。芮捷銳說,這對中國學生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中的一些人無法負擔在澳大利亞的學費,“因此我們將教育機構搬到中國了,他們節省了飛赴澳大利亞求學的高額成本”。

環境保護是中澳另一個具有廣闊合作前景的領域。澳大利亞鈾儲量占全球40%,排名世界第一,同時澳大利亞的液態天然氣儲量也很豐富。此外,澳大利亞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能研究方面經驗豐富。對于中國面臨的環境保護課題,芮捷銳希望澳大利亞能被視為幫助中國應對環境管理問題的伙伴。
他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產煤國以及煤消費國,而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出口國。因此,中澳兩國在煤問題上利益相關。事實上,煤仍然是中國今后許多年能源需求的基礎。我們正在與中國合作研究新的環保型煤技術,以便中國在用煤的同時又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大傷害。”
芮捷銳去年11月就任大使之前,曾在澳大利亞四處游歷,同那些與中國有來往的人交談,并發現澳大利亞許多行業都有很深的中國情結。他說:“澳大利亞人民和中國人民在企業界、商界、金融界、體育界以及藝術界都有廣泛的交流。澳大利亞人的中國印象以及他們與中國的接觸深度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我作為大使的任務就是鞏固這種中澳友好基礎,并在所有領域擴展兩國關系。”

53歲的芮捷銳已經在中國工作了很長時間,斷斷續續也超過20年了。他被視為澳大利亞最資深的貿易官員。他就任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反映出了澳大利亞重視中國的程度——中國是澳大利亞新的、最大的貿易伙伴。
據了解,下一次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將于今年9月在悉尼舉行。芮捷銳說,澳大利亞將APEC機制視為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首選媒介之一。
芮捷銳呼吁在APEC框架下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并希望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盡快取得成功。多哈回合談判旨在降低貿易壁壘,允許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進行自由貿易。他說:“只有消除貿易壁壘才能促進一體化。”
他說:“中國入世談判持續了很長時間。但這也應了那句話:好事多磨。中國入世之后履行了自己的義務,是個很好的世貿成員。中國經濟近年來取得的高速增長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分不開的。”芮捷銳同時希望中國在多哈回合談判中國發揮更積極作用。
(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