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爸,你干了這么多年話劇,也導過不少戲,還是國家話劇院的副院長,可一走出這帽兒胡同(國家話劇院所在地),誰認識你?。 币蝗胀盹?,兒子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查明哲愣在那里。記憶中,類似的對話有過好幾次,兒子對于自己的守舊,似乎看不過去?;剡^神來,查明哲沖兒子一笑:“可爸爸已經選擇了這個職業,只能做這個?!?
查明哲想起了4月18日。那天,胡錦濤主席觀看了“紀念中國話劇誕生100周年展演”劇目《立秋》。散場后,主席專門走上臺,握住了查明哲的手:“這出戲的名字雖然叫《立秋》,但是我從中感受到了一絲春風、春意?!泵棵炕貞浧鹉且荒?,查明哲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在話劇最寒冷的冬天,我都愿意為它殉葬,現在,當它逐漸回溫,我有什么理由不樂觀!”
生死接力譜《立秋》
從2004年4月27日首演到現在,3年中,查明哲帶著劇團奔走于各地,完成了280余場演出,掀起了一陣陣《立秋》風潮。這表面的風光自是數之不盡,可私底下,查明哲卻常常一個人發呆,“那年3月份,我和陳颙老師在北京分手,她去太原導《立秋》,我去新加坡排戲。臨走時說好的,等我回來,一定去看她的戲。沒想到,我竟然提前看到了。”
查明哲并不是一個信命的人,可這一次,太多的巧合讓他不得不相信命運的安排。2004年4月17日,查明哲從新加坡回上海辦事,卻突然被告知:陳颙老師昨天在太原排戲時突然去世。而等他快馬加鞭地趕到老師身邊,已經是第二天晚上七點多了。醫院外,一片漆黑;劇場里,群龍無首。
還沒等查明哲安頓下來,陳老師的丈夫便將他叫到一旁,語氣低沉:“你知道陳老師,為了戲她什么都豁得出去。她是為了這部戲走的,如果她走了我們連這個戲都拉不出來,那不是辜負了她嗎?”師公滿臉的凝重讓查明哲的心為之一顫?!霸挾颊f到了這個份上,我還能說什么?接!”這話說起來容易,可在距離首演只剩最后9天的當時,他對這個劇本尚一無所知。
查明哲連夜做起了功課。臺燈下,劇情的全貌逐漸展現出來:民國初年,時局動蕩,國運衰微,曾經輝煌一時、匯通天下的山西豐德票號深陷困境,為了保住信譽,他們不惜血本散盡家財,最終由盛而衰,走向沒落。
有著豐富舞臺導演經驗的查明哲知道,僅了解劇情是遠遠不夠的。他又特地從劇組負責人那里要來一個厚厚的本子,上面有陳颙老師標注得密密麻麻的感受和解釋。當他翻到最后一頁,最末一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讓他的心“咯噔”了一下?!熬陀X得有點不對,可怎么不對一時也說不出來?!毕乱庾R地,他提筆在這句臺詞旁畫了個問號……
“這個結局太宿命,如果是《紅樓夢》賈寶玉最后出家,可以用這個結局。但在這出戲里,一個叱咤風云的山西富商最終落敗,這句話能將他的心境完整反映出來嗎?而且,劇本的前半部分反復出現了‘我不服啊’這樣的臺詞,這和結尾的宿命感本來就不相符?!钡诙煲辉纾槊髡芫婉R不停蹄地召集演員,給他們擺出自己的理由。
道理雖充分,可演員們卻有千百個不服氣。陳颙可是你老師,她的東西那么詩意、那么悲壯,你能改好?面對各種質疑,查明哲沒有放棄,“按照前面的邏輯下來,臺詞是在問季節:立秋完了是立冬,然后是小雪、大雪,然后是……”,“是立春!”旁邊有人提醒道?!皩Γ【褪撬 辈槊髡苎矍耙涣?。
一出戲救活劇團
9天后,《立秋》首演在太原如約與觀眾見面了。最后一幕,空蕩蕩的舞臺上馬洪翰眺望著遠方,從立秋、立冬數到立春時,全戲戛然而止,觀眾席上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雖然此時的查明哲已經飛往上海,可通過朋友傳來的消息,他知道,他沒有辜負老師。而對于這樣一個結果,時任山西省話劇院院長的賈茂盛更為激動。
每每提起《立秋》,賈茂盛總是興奮不已:“要知道,我接任院長時,山西話劇院整個賬戶上只有96.1元錢??!更別提一大筆外債了!可現在,光憑著這一出戲,整個劇團就活過來了!”有媒體統計,《立秋》演出逾280場,觀眾多達25萬人,票房收入突破650萬元。這對他們來說,曾經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更何況,他們還帶著《立秋》走到了臺灣。
2006年12月6日,查明哲帶著《立秋》劇組到臺北。在那里,一演就是六場,連戰、馬英九等政界名人也悉數到場觀看。每天演出前,這個能容納2500余人的大禮堂就擠得滿滿當當。臺灣媒體稱這出戲“無論從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濃烈度,抑或劇場的規模和觀眾反應的效果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回到大陸的《立秋》劇組又引發了新一輪的觀看熱潮。三年多的時間,《立秋》的路走得非常順利,順利得連查明哲自己都沒有想到?!白畛?,陳颙老師決定接下這部戲時就對我說,‘我一定要為山西打造一部精品,我要讓山西的文化重新振興’。我當時覺得,這話是不是說得有點大了?就憑一出戲?”可現在,查明哲也不得不羞澀地笑笑:這出戲的力量,確實超過了自己的想象。
教堂還是廟會?
《立秋》的走紅,觀眾的熱情,時常讓查明哲想起16年前在俄羅斯的生活。
1991年,查明哲得到中央戲劇學院派往前蘇聯的留學名額。那正是蘇聯解體前夕,整個國家物質嚴重匱乏,商場幾乎是空的,日用品也難得一見。走在大街上,查明哲的心突然揪了起來,“瑟瑟的秋風,好像一下子就把這個昔日超級大國的花裙子掀了起來,尷尬??!”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不到20個小時,他便被這個超級大國的另一種面貌征服了。
“夜幕下的莫斯科,依然蕭條,除了一個地方——劇院。”走進劇院的大門,仿佛白天的煩惱、沉悶、木然從來都沒出現過?!拔液茉缇椭?,俄羅斯人喜歡看戲,但白天走在街上我還在想,日子都過成這樣了,難道看戲能當飯吃?走進劇院,我才知道自己錯了,他們真的把看戲當成一種享受?!?/p>
演出開始后,“那個安靜??!”大家全都屏住呼吸,“臺上一聲笑,臺下無數聲笑;臺上的一聲嘆息,臺下的無數聲嘆息”,查明哲突然覺得自己看到了劇場最美妙、神圣的面容。眼前的一切,讓查明哲呆了、愣了,“沒錯,他們物質貧乏,可精神卻這般豐富,有一種內在的輝煌,戲劇在他們心目中如此重要!”
就這樣,查明哲4年的留學生活收獲頗豐。臨回國前,他問導師最后一個問題:“戲劇是什么?”落日時分,師徒倆站在劇院門前的臺階上,導師緩緩答道:“對俄羅斯人來說,劇院就是教堂”。
回到國內,查明哲將這個感動了自己的故事四處撒播。有人便好奇地問:“如果戲劇在俄羅斯是‘教堂文化’,那在咱們國內是什么呢?”查明哲板著面孔,毫不客氣:“是廟會文化!”
國內的戲劇環境讓查明哲十分痛苦:舞臺上,戲劇喪失了它本來的功能,更多地是在搞笑、制造噱頭;舞臺下,聊天者有之、照相者有之,甚至還有人旁若無人地打電話。“這哪里是看戲,分明就是逛廟會來了。只顧著消遣,這和欣賞完全是兩碼事啊!”每提起這些,他總是滿肚子的怨氣,“在我看來,劇院是一塊土壤,承接著久遠的過去,又聯系著現在和將來。只可惜,我們的這塊土壤沙化了。”
“春天應該不遠了”
查明哲常常感嘆百年話劇在中國的發展,“在80歲以前,它是大眾藝術;90歲,搖身一變成了精英、小眾藝術;到了100歲,就改名‘邊緣藝術’了?!?/p>
即便如此艱難,回國后查明哲還是放棄了在母校任教的機會,進入國家話劇院?;貒蟮恼荒?,查明哲的存折上沒有一分錢。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暫時“跨行”,給“來錢比較快”的電視劇做起了策劃??蓛刃?,他還是認定,自己是為戲劇而生。“那會兒,‘戲劇將死’的聲音吵得很響,話傳到我耳朵里,我一拍桌子,發下毒誓:戲劇要是死了,我就給它當殉葬品吧,給它當個輝煌的尾巴!”
于是,查明哲從電視劇中抽身,專心做起了戲劇。一年后,他終于推出了自己回國后的第一部作品——《死無葬身之地》。這部改編自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的作品,說的是二戰期間,幾名游擊隊員在民族解放運動戰斗中不幸被捕的故事?!靶行糖耙?,何去何從,每個人彷徨、無助、絕望……人性最深處的美丑都在舞臺上展現出來。當時雖然我自己很滿意,可對于它的票房沒有任何把握?!?/p>
1997年12月,中央實驗話劇院小劇場,當《死無葬身之地》的最后一場演出結束后,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兩個月的時間里,原本只計劃演出30場的戲增演到45場,幾乎場場爆滿,能容納180人的小劇場最多時觀眾竟達280人。演出結束后,一位老者連聲夸贊 :“多年沒看到的好戲,就像發生在身邊的真事一樣。”一位女觀眾紅著眼睛走出劇場,“我被震撼了,當看到小游擊隊員死去時,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流。”……
“那一刻我很欣慰。原來,有一批觀眾還是打心眼里喜歡看戲,從情感上愿意去接受的。我愿意為這樣的觀眾做戲,他們是我的寄托!”
然而堅守的路上滿是荊棘。查明哲說:“現在,有的劇團走市場挺成功,比如東方歌劇院,還有人藝。今年話劇百年,他們大大小小就能上演22個劇目,收入也相當可觀。但國家話劇院是公益性質的,我們的年輕演員,有的每個月只有幾百元的工資,連房子都租不起。雖說偶爾可去外面接戲,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創作的精力也會因此有所分散。再加上這些年明星話劇、賀歲劇把戲劇市場攪得火熱,這種表面的繁榮是一條死胡同。人們考慮得更多的是經濟、名利效應,而不是劇目自身的深度。”
“可您畢竟還是殉葬未遂,這就挺好!”記者安慰道?!把吃嵛此?,這個詞用得好!”說著,查明哲的眼光飄向了窗外,“殉葬太悲觀,還是盼著立春吧。其實,一路走到現在,話劇還是有所回溫的。嚴冬已經過去了,已經能感到一絲春意。春天應該不遠了,只要我們能夠堅持。”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