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自二戰結束以來,幾乎每一位法國總統都有著特殊的中國情結。“我也是這樣一個人。”新任法國總統薩科齊說,他不會改變這一“傳統”。但是,薩科齊并不像其前任希拉克那樣熟悉中國文化,他的中國情結從何而來呢?其實,早在兩個多月前,答案就已揭曉了。
那是2007年5月2日,法國巴黎,一場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電視辯論正在舉行。辯論兩方是總統候選人薩科齊和羅雅爾。二人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之時,一位50多歲、頭發花白的老頭,正平靜地盯著電視屏幕上的實況轉播。
“你們怎么看待北京奧運會?”辯論主持人發問。咄咄逼人的羅雅爾搶先回答:“我認為要抵制!”而薩科齊則冷靜說道:“辦奧運是件好事,它會促進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
看到這一幕,老頭拍拍閃亮的腦門,得意地咧嘴笑了。很顯然,他對薩科齊的表現感到很滿意。原來,他就是法國著名的漢學家、總統競選顧問何塞·弗萊謝斯。薩科齊的中國觀,正是他“灌輸”進去的。
“我在找效率”
6月初,記者敲開了何塞·弗萊謝斯的家門。“你好!”他笑瞇瞇地向記者致“歡迎詞”。黃得有些刺眼的襯衫、蓬松的頭發,讓他顯得很前衛。而在法國大選期間,他給薩科齊助選的“武器”,正是最前衛的互聯網。
薩科齊的對手羅雅爾,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兩個私人博客。相比之下,薩科齊的競選網站不僅問世晚,而且顯得毫無個性。一些競選團隊的成員忍不住質問何塞:“薩科齊請你來做網站策劃和運行人,但你到底做了些什么?”何塞聳肩一笑:“我在找效率。”
果然,2007年新年一過,薩科齊的網站就“動”起來了。何塞別出心裁,建了一個“網上商店”,兜售“薩科齊牌”商品:印著薩科齊頭像的T恤衫和購物包、印有競選口號“在一起,什么都能實現”的運動衣……這一招的確很有效。法國人喜歡在網上購物,大選如火如荼的那段時間,記者每天都能看到無數背著“薩科齊包”的市民在巴黎街頭穿梭。
不僅如此,何塞還想到了一個新花樣:網絡電視。“有一天,我對薩科齊說,我們得搞一個網絡電視,就叫NSTV——‘薩科奇個人電視頻道’,把你每天做的事情都拍下來,放到網上,讓法國人看看薩科齊現在在做什么。”
薩科齊對這個“點子”十分滿意,很快,網頁上放滿了他的錄像片段:薩科齊在爬山、薩科齊和同伴說笑話、薩科齊和選民勾肩搭背……像一部電影的小花絮,短短4個月,吸引了5500萬次的點擊量。接著,何塞又把網絡電視譯成包括漢語在內的6種語言,近300萬人次的外國人開始“收看”薩科齊。說到這里,何塞得意而神秘地湊近記者:“你知道嗎,中國網民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認識一下這孩子”
何塞和法國總統的緣份,早在1982年就開始了。
那一年,希拉克還是巴黎市長。有一天,何塞去拜訪希拉克,無意中看到后者桌上放著一本中國考古研究的書。他眼睛一亮,拿起來就翻,“市長先生,您也喜歡中國文物嗎?”
希拉克連聲說:“是的,是的!”
“這真是太巧了,”何塞一掃矜持和拘束,眉飛色舞地說,“我就是法國東方藝術博物館的館員,正好負責中國文物部。”
希拉克聞言喜出望外。在他的政府里,正好有一個負責巴黎文化宣傳和國際交流的空缺。于是,32歲的何塞榮任此職。“我對希拉克說,我很高興和您一起工作,因為我喜歡做從前沒做過的事。”1986年,他跟著希拉克進入總理府,主管媒體工作;9年后,又幫助希拉克坐上了總統寶座。
就在何塞與希拉克“共同沉醉于中國文化”時,薩科齊“闖”進了他們中間。“我記得很清楚,那是1983年的一天,希拉克領著一個陌生的年輕人,沖我喊道:‘來,認識一下這孩子,他是納伊市的市長薩科齊先生……’”
盡管此后的20多年里,何塞和薩科齊各司其職,見面機會不是很多,但薩科齊對何塞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感。了解薩科齊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務實的社會活動家,缺少希拉克似的人文情懷、學者風度。而充滿了東方哲學氣質的何塞,正如他的一面鏡子。2006年,薩科齊找到了何塞:“請你幫我打贏這場總統競選仗吧。”
“好,那我們就開始。”何塞望著熱切的薩科齊,決定“友情出場”,不拿一分錢工資,發動網上“攻勢”。
何塞最重要的作用,是在薩科齊耳邊吹“中國風”。還是2004年,擔任內政部長的薩科齊,隨希拉克訪問了北京,中國的開放和蓬勃讓薩科齊的好奇心大氣。競選最激烈時,他常常一個電話就打給了何塞:“北京奧運會的事,你有什么看法?”
在何塞的影響下,缺少中國文化底蘊的薩科齊,很快補好了課,知道了《紅樓夢》、孔子、春節的奧妙、中國人的為人處世……尤其是何塞最喜愛的莊子,薩科齊更是沒少聽。
薩科齊愛上莊子
何塞為何能成為薩科齊的“中國文化啟蒙老師”?
1950年,何塞出生在一個語文教師家庭,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啟迪。10歲時他看了一本著名的漫畫書——《丁丁歷險記·藍蓮花》,講述了一個動人的中國故事,從此他深深迷戀上中國。讀大學時,何塞學的是中國藝術史,很快就能讀懂李煜的詩詞、魯迅的小說,并能說一口較為流利的漢語。1970年,他通過考試,如愿進入東方藝術博物館“最方便接觸中國”的中國文物部。
何塞的書桌上,放著一本他最新出版的書,書名相當別致:《如果中國人不樂,世界就要哭了》。記者打開一看,驚訝地發現,他對莊子的了解,竟比不少中國人都深刻。“當然了,莊子是我最喜歡的思想家。”《逍遙游》、《齊物》、《養生》……莊子的著述從他口中滔滔而出,令記者目瞪口呆。
記者在采訪何塞之前,曾拜讀過他的一本書:《中國往事》。書的封面,是一個中國剪紙風格的白馬騎士;內頁的設計也頗具剪紙風格——每頁上角都是歷史人物插圖,下角則附有中國歷史朝代年表。用這個辦法,何塞把5000年的中國史化繁為簡,讀起來十分方便,而且有趣。因此,該書2005年出版后,迅即暢銷法國。此外,何塞還用他充滿中國韻味的筆法,寫了三部“中國系列”小說:《玉盤》、《絲綢女皇》和《我,佛》,其中一本在法國一賣就是100多萬冊,另一本則被譯成了19種文字。在記者看來,這完全是厚積薄發的結果——2000年,何塞離開了公職,自那以后,向法國人講述“中國故事”,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這種生活,讓何塞覺得很享受。據說,薩科齊當選總統后“論功行賞”,曾私下提供好幾個政府職位讓何塞挑選。但何塞堅決選擇了“逍遙游”。
“您做出這個決定,與莊子哲學有關嗎?”記者問何塞。這個法國老頭習慣性地摸著光亮的腦門,揚起一條眉毛,故意答非所問:“現在,薩科齊喜歡看我的書,他會打電話問我,‘何塞,‘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這話是什么意思’。”言畢,他開心地大笑起來。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