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女兒過生日,一個日本朋友送了一幅畫當作禮物,上面竟然畫著一頭野豬。
這真的把我弄得莫名其妙:“畫得真好!可是,我女兒不屬豬啊,為什么要送這個呢?”
后來才知道,日本文化中,“豬”的意思和我們的理解很不一樣。
“你是豬!”這種在中國人看來帶有污辱性的話,對日本人來說卻類似贊美。在日本看到頑皮的小孩子,說他像“豬”,旁邊的孩子媽媽多半會微笑點頭。日本有個成語叫做 “豬突猛進”,用中國的成語來套,意思居然是“猛虎下山”。把小孩子形容為“豬”,會讓日本的媽媽產生勇猛、健康一類的聯想,當然要笑了。
記得電影《烈火金剛》里面有個“豬頭小隊長”,若是史更新排長當面這樣叫他,鬧不好這家伙非但不會火冒三丈,還會以為是在稱贊他勇猛善戰呢。
從中國人的眼光看來,這一身肥膘的豬怎么會是勇猛的象征呢?日本人為豬修神社,主送子安產,因為他們看到下小豬都是一窩一窩的。這就難怪了。
不過,日本人膜拜的“豬”是野豬,并非普通的“豚”(日本家豬稱為“豚”)。他們甚至完全不顧動物學的分類,堅持認為家豬和野豬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不可混為一談。
日本是島國,地域狹隘,自古就沒有老虎、豹子這類猛獸。說來也可憐,日本人見過最兇猛的動物,就是狗熊(日本狗熊也是袖珍型的)和野豬了。所以,“熊”和“豬”在 日本人心中自然就成了勇猛、剛強的象征。
相比之下,中國地大物博,上古時代老虎、犀牛甚至恐龍都隨處出沒,若論勇猛的象征,自然就排不上豬了。
日本的野豬,到現在還經常在神戶、大阪這類地方出沒呢。我的上司夜里開車總是小心翼翼,因為路上經常竄過的黑色怪影,就可能是野豬。(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