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再出發
誠如德國總理在去年的達沃斯論壇上所說:以歐洲為中心的時代,行駛了200年后結束了。
2006年6月13日,施瓦布做出了歷史性的選擇——他一手創立的世界經濟論壇,終于在盤踞瑞士小鎮達沃斯35年之后,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這是這個世界頂級經濟論壇在 瑞士境外設立的首家代表機構,也是中國政府批準的首家境外基金會駐華代表機構。對此,論壇主席施瓦布動情地說:“我們認識到世界力量格局的變化。一是經濟力量由大 西洋向太平洋轉移;二是地緣政治力量由西方向東方轉移;三是決定權由企業向終端消費者轉移。世界經濟論壇不能只呆在西方,而需要更加關注東方,從中國快速發展的脈 搏中獲得動力。”
今年9月6日,當世界經濟論壇的首個夏季論壇和新領導者年會在中國大連如期舉行時,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界、商界、學術界代表1700多人乘興而來。這意味著世 界主流經濟學界看好未來的中國經濟,中國市場已成為國際經濟精英們投資的熱點;同時,中國眾多企業取得的成就,本身就已有“新領軍者”的氣象。
這次論壇以“變化中的力量平衡”為主題,圍繞四大熱點問題:
一是全球經濟展望。
二是新領軍者,關注成長型企業。這是此次論壇的亮點所在。雖然這些成長型企業還未達到全球性公司的規模以及擁有國際化聲譽,但是它們通過速度、靈活和不斷地創 新,具有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三是最具活力經濟體的發展戰略。美國、拉丁美洲、歐洲、印度、非洲、中東、日本、東南亞被會議列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熱點加以討論。
四是中國成為會議熱點。中國的資本市場、中國的軟實力、中國的制造業、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國的政策環境展望、中國為迎接奧運會做出的改變,以及中國如何成為 重要的全球伙伴等諸多與中國息息相關的議題被討論。在世界經濟以3.3%左右的年均速度增長時,中國經濟以年均9.67%的速度增長了近3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份額 從1.8%發展到超過5%,貿易總量占全球的份額從0.8%發展到超過6.7%,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超過了15%,締造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奇跡。
“今后世界經濟論壇將有兩個支柱,一個是冬季年會,一個是夏季年會。”施瓦布打算把夏季年會發展成與冬季達沃斯年會旗鼓相當的大型國際會議。冬季年會定位于世界 1000強,夏季年會定位于多數將產生在發展中國家的全球新興500強,下屆夏季年會將在中國天津召開,并且其后每年都在中國舉行。
(來源:《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