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7月15日的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市陽光明媚,干凈明朗的天空襯托出落基山脈粗獷的輪廓。在這個有36萬人口、整潔、恬淡的小城市,有一個角落最近卻是尤其緊張忙碌:那就是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及奧林匹克訓練中心。《環球人物》特約記者在美國奧運代表團緊張備戰期間特別到此“探秘”,并采訪了美國代表團的運動員及主要官員。
團長李希的“中國奧運緣”
李希是查爾斯·李(Charles Lee)的中文名字。這位洛杉磯高等法院的法官,在被任命為本屆奧運會美國代表團團長之前并不為大多數中國人所熟悉,盡管他的家世相當顯赫,他的曾祖父是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軍首領羅伯特·李將軍的哥哥。
和威武的李將軍相比,李希法官更屬于中國人印象中“白面書生”的類型。他的職業生涯中有30年與法律有關:在洛杉磯做了近20年的檢察官和法官,在那之前,他在律師事務所工作10年。“李法官”對體育并不是出奇地熱衷,不過,20世紀70年代末發生的兩件事,使他和中國及奧運會結下了不解之緣。
李希年輕時曾在美國海軍服役,駐扎在菲律賓時,他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于是學起中文。他退役后還去臺灣學了兩年中文。1978年,李希在加州和相識兩年的在廣東出生、香港長大的馮寶瑩結婚,成為一位地道的“中國女婿”。1979年,李希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接到為洛杉磯奧組委起草組織章程的業務,他因此認識了當時的洛杉磯奧組委主席彼得·尤伯羅斯。這段交情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夕給尤伯羅斯幫了大忙,因為蘇聯抵制那一屆奧運會,尤伯羅斯必須派人到中國去說服中國參加,才能保證奧運會的成功。他想到了會說流利普通話的李希。
無論是中國出于對大局的考慮,還是作為洛杉磯奧組委特使的李希游說有方,中國同意參加洛杉磯奧運會——這一決定后來被尤伯羅斯形容為“拯救了1984年奧運會”。不僅如此,那是新興的體育大國中國在國際奧委會恢復席位之后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并且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有了中國的參與,全球奧林匹克運動從此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李希正是這段歷史的重要參與者。他不僅是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見證人,也是中國發展的見證人。他記得他第一次來中國的1979年,“到了晚上就很黑,沒有電,也沒什么可做的。通常晚上的娛樂就是去看魔術表演。”而現在,“北京和上海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城市”。他說他很高興能在1979年看過當時的中國,因為那樣才有對比,30年后的今天,“變化實在太大了。”
沒有擔憂,相信會是“巨大成功”
談到北京奧運會,李希說,他“沒有任何重要的擔憂”,因為中方組織者做了充分的準備,還有很多志愿者幫忙。他相信這屆奧運會會取得“巨大的成功”。李希對位于北京師范大學內的美國訓練中心的情況非常滿意,說設施“非常好”,中方對于美國代表團的需要也很配合,包括按美方要求將一個廚房改裝成美式的開放式廚房,以方便美國代表團廚師的工作。
對于有媒體提到的北京的空氣質量、恐怖活動威脅和一些政治團體企圖組織某些活動的消息,在李希看來都不是“問題”。他說,中國政府已經采取措施改善空氣質量,他“非常自信地”相信空氣質量不會有問題;他表示相信奧運會組織者能夠保證運動員和觀眾的安全;對于企圖借奧運會炒作政治議題的人,李希清楚地用中文說:“體育是體育,政治是政治,不應該把它們放在一起。”
很顯然,李希已經為奧運期間不可避免的媒體提問準備了必備的中文答案。他說他在北京的角色更像是“親善大使”,主要負責外交和禮賓方面的事務——比如他會在開幕式上與美國總統布什和前總統老布什見面——而不負責運動成績方面的問題。難怪他在處理有挑戰性的問題上非常有“外交技巧”。他不肯猜測哪個國家會獲得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第一,只說北京奧運會“被許多專家認為是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奧運會。誰會得多少金牌、銀牌或是銅牌,我不敢說”。被問及競爭是否集中在中、美、俄三個代表團之間時,他便說:“許多國家都有很好的機會(拿獎牌),我沒做過廣泛的分析,我只是認為這將是競爭非常激烈的一次奧運會。”
美國要拿“四連冠”
如果說李希團長關心的主要問題是奧運會順利進行——其間不出任何意外的話,美國奧委會主管運動成績的官員之一維斯·巴尼特最關心的便是運動員的表現,說到底即是美國隊的金牌和獎牌總數。
巴尼特曾經是美國隊的舉重運動員,參加過兩次奧運會。他在2002年作為美國奧委會官員參加了鹽湖城冬季奧運會的組織工作,但是今年的北京奧運會是他第一次作為美國奧委會官員參加夏季奧運會。他的辦公室里到處擺著北京奧運會的紀念品。
“美國在過去三屆奧運會上都是金牌和獎牌總數第一,”巴尼特說,“所以美國自然是別的國家想要打敗的目標。不過我們當然是想試圖保持這個地位的,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到底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才可以做到。”
據法新社統計,美國在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創造了連續四屆奧運會金牌和獎牌總數第一的紀錄,而蘇聯(俄羅斯)雖然從1956年至1992年間八次獲得金牌和獎牌總數第一的桂冠,卻不是連續獲得的。因此,今年的北京奧運會是美國隊再次爭取“四連冠”的黃金時機,錯過了這一屆,美國隊就又要從頭算起。
所以,今年的奧運會對美國隊來說意義尤其重大,而“奪金”的壓力也更加沉重。巴尼特承認,美國奧委會內部有一個金牌和獎牌總數的“內定目標”,但是像所有美國奧委會的官員一樣,他不肯說出任何數字。有分析認為,美國隊過去三屆奧運會的獎牌總數分別是101枚、92枚和102枚,如果想要衛冕成功,今年的數字也需要在這個范圍上下。
中國隊面臨“雙刃劍”
美國隊最需要奪冠的這屆奧運會偏偏是在中國舉辦,給美國奧委會官員和教練員增加了無形的壓力。美國男子體操隊主教練蘭迪·嘉普森最近就曾對美國媒體表示:“在中國打敗中國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面對《環球人物》記者,嘉普森還是表現得十分自信,他說自己的隊員“會有很好的表現”。
巴尼特說,中國隊的實力強并不是秘密,而且據以往經驗,奧運主辦國家的運動隊通常會獲得比以往更多的獎牌——美國奧委會的另一位官員說,因在本土比賽而增加的獎牌數,可能比以往獎牌數多10%。如此一來,美國隊爭取“四連冠”就更加困難。上一次奧運會在美國以外的世界公認體育強國舉辦,除了2000年的澳大利亞悉尼,便是美國隊抵制參加的1980年蘇聯莫斯科奧運會。
不過,巴尼特說,美國也不甘示弱,在傳統的強項例如游泳和田徑上,還將繼續保持優勢。美國游泳隊在雅典奧運會上共獲28枚獎牌。游泳隊教練馬克·舒伯特對法新社表示,他希望今年的成績比2004年“好得多”。而摔跤隊教練埃斯特拉則表示,美國摔跤隊剛剛在去年戰勝俄羅斯隊成為世界冠軍,這次將是美國隊第一次以冠軍身份亮相奧運會。“我們就是為了得冠軍而去的!”他信誓旦旦地說。
巴尼特分析說,本土觀眾的熱切期待也可能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祖國觀眾的吶喊助威可以為運動員提供動力和激情;但是另一方面,處理這種期待帶來的壓力卻是“非常非常困難的”,運動員必須把握好這個平衡。他說,為了隊員能夠正常發揮,美國奧委會盡力不給他們增加額外的心理負擔。運動員對于奧委會官員內定的獎牌總數目標根本不知情。“你希望他們能夠盡量以一種放松、專注的狀態,把精力集中在他們的發揮上,”巴尼特說,“因為對于運動員來說,你唯一能夠控制的事情就是你自己的表現。擔心其他人(的水平高低)或是想(比賽會如何影響)別人,其實都沒有任何好處。”
巴尼特說,美國奧委會的準備工作從七年前確定北京主辦本屆奧運會時就開始了,所以一切安排就緒,能夠提前準備的已經準備完畢。而且主辦方的配合也非常令人滿意。對運動員來說,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等待和焦慮。對他來說,最大的擔心就只剩運動員的臨場發揮,因為是否能夠成為冠軍,主要“取決于在你最需要處理好因參加世界級比賽而產生的壓力的那一天,處理好這樣的壓力”。
重要更正
本刊第59期刊載的《美國奧運代表團團長李希:高科技力保“內定目標”》一文,因編輯失誤,造成部分內容失實,在此特向李希先生和巴尼特先生致歉。現將本刊特約記者隗靜采寫的原稿重新刊登,以示更正。(來源:《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