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報道:今年6月,新奧爾良市市長C. 雷?納金因到訪中國進行商務交流,卻因同機乘客攜帶甲型流感病毒被隔離了4天半。隔離接觸后,納金因前往澳大利亞,并未能按計劃對上海進行訪問。他表示會繼續推進與中國的合作。中國日報記者Daniel Lindley就市長此次訪華行程,隔離狀況以及其對華經濟計劃與納金因進行了訪談。
Q:在隔離期間,您是如何被招待的呢?
A:除了被隔離,無法出外,中方人員非常專業和周到。他們不希望我們成為公眾健康潛在的威脅,在這點上他們非常堅持。
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每隔3、4個小時便來測量我們的提問,并為我們提供一日三餐。我太太一開始不太喜歡這樣的環境,但是后來也適應了。
Q:您是否覺得中方在處理這類緊急情況上反應過激了呢?
A:如果我是一個中國官員,我或許也會采取類似的措施,因為中國有十幾億人口,萬一病毒大規模散播,或許連疫苗都不夠用。不過我或許會對那些毫無癥狀而且體檢正常的人群采取稍微寬松的措施。
Q:您這次出訪原計劃實現什么目標呢?
A:我們原計劃訪問一些公司,這些公司正在考慮在新奧爾良尋找生產基地,以開發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美國市場,并借機打開中南美的市場。選址新奧爾良是再合適不過了。
Q: 那么結果如何呢?
A:我們雙方進行了一些積極的交流。有一群企業家正在考慮在新奧爾良開辦一個銷售中國產品的市場。我們可以通過海運直接將貨物運到新奧爾良的港口,再分銷到美國其他地區以及其他北美市場。這將是一個批發類型的市場,本地的商家可以通過該市場向中方訂貨。在達拉斯已經有這樣的一個市場,我們想看看能不能學習他們的模式。
Q:從長遠的角度看,中國會給新奧爾良帶來什么利益呢?
A:在接納亞洲產品方面,新奧爾良有獨特的優勢。我們剛剛對港口的容量進行了研究,分析師認為從亞洲進口貨物會為我們的港口帶來最大的機遇。新奧爾良是美國唯一擁有六條A級鐵路的城市,所以可以高效地為全國各地輸送貨物。我們的港口容量很足。2014年巴拿馬運河拓寬之后,我們的港口將能在貿易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Q:您還會再去中國嗎?
A:目前我們還沒有這樣的計劃,但是有一家中國生產商馬上要來訪新奧爾良了。我肯定會再去中國的,我很喜歡中國。我認為中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國際上重要的經濟力量,也會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注:本文刊登于8月3日中國日報(美國版)第4版
(作者: Daniel Lindley,中國日報(美國版)編譯:黃千懿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