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紐約報道:作為世界金融首都的美國東北部是該國吸引海外投資的主要地區—中國公司也不例外。
當然,中國公司在很多領域都有很強的影響力,例如建筑、金屬、石油以及廣播等。一些駐美大公司包括中國建筑股份公司美國分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America)、中國磁業公司(China Magnetism Corporation)、中石化美國分公司(Sinopec USA)、中國人壽(The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正是因為東北地區繁榮的銀行業才吸引了眾多中國公司。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外資銀行機構持有資產占全美商業銀行的約四分之一。
在紐約設有分支機構或者代表處的中資銀行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
根據1991年外國銀行監管加強法,美聯儲必須每年對外資銀行分支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風險管理、運營控制、合規以及資產質量等。
這不易取得的分支機構資格允許外資銀行經營批發銀行業務,比如進行信用證延期服務和利用商業存款、貿易等項目融資。沒有這個合法資格,銀行只能算有推廣銀行、進行調研業務的“代表處”,并不能真正交易,紐約州銀行部外資批發銀行副主管大衛?弗萊德薩(Dave Fredsall)說。
有了這一合法資格,銀行就可以開展批發銀行業務,但是不能接受小于十萬美金的個人存款,弗萊德薩說。
“一旦開了分行,就得有更大的辦公場所,更多的員工來做電匯業務,進行內控以及完成更多的會計記賬要求,”弗萊德薩說,“外資銀行是紐約經濟重要的一部分。”
實際上根據2008年國際銀行家協會(IIB)的一份報告,駐扎紐約的外資行雇員達到62500人,大概占全美外資金融機構雇員總數的四分之一。新澤西州有12800人,康涅狄格州有超過8600人。
該報告預計僅在紐約的外資行就創造了162000個工作,而且在紐約、新澤西和康涅狄格三州一共創造了約30萬個工作。
盡管報告里沒有說明中資銀行在美雇員數目,總的來說,外資銀行對當地社區還是很有影響的,報告里寫道。
“2006年在紐約的國際銀行共支付了超過150億美元的工資,”報告中寫,“我們估計這些銀行的業務使包括各行業在內的紐約家庭收入增長了至少306億美元。”
美聯儲在過去幾年共批準三家中國銀行在美設分行。招商銀行在2008年根據1991年法規成為首家獲得分行資格的中資銀行。
招商銀行紐約分行首席市場官安德魯?毛(Andrew Mao)告訴中國日報美國版,在上一次面試中他們得知,分行資格審查對中國其他(同業機構)也“敞開了大門”。
的確,在招商銀行成功取得美聯儲信任后,中國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也接著成立了分行。
但是由于中資銀行最近才在美國開設分行,它們要想對當地經濟產生影響還需要進一步努力。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在1991年法規前就已經在美國設立了分行。中資銀行仍有發展空間。
“中國銀行在這里已經站穩腳跟了;而且過去的兩年里,許多中國主要銀行都在紐約開立分行,希望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大幅擴大業務,”國際銀行家協會首席執行官勞倫斯?尤里克(Lawrence Uhlick)說。
美聯儲批準設立分行反映出美國政府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的信心增加。
“中國已經進入到金融監管的博弈中來了,”律師事務所莫里斯?佛斯特(Morrison Foerster)的合伙人,一直協助外資行在美建立業務的亨利?菲爾德(Henry Fields)說,“中國十分努力地建設其監管體系,正快速與世界接軌。”
但是在美國的擴張也是有風險的。中國銀行因為持有美國次貸而蒙受重大損失,并于今年年初宣布凈利潤因不良資產下降14.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工商銀行在2009年早些時候公布,由于未投資美國次級貸款,該行海外資產2008年增長了15%。
中資銀行在美擴張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收購美資銀行了,這將使中資行進一步深入美國金融市場,菲爾德說。
“等到美資銀行資產負債表頭寸變清晰,中國再次開始輸出資本的時候,”他說,“就很有可能看到中資行收購紐約和加州的銀行了。”
隨著中資銀行進入美國,中國其他金融機構也緊隨其后。中國銀聯,一個類似萬事達卡和維薩卡并擁有200多家會員行的銀行卡機構于2005年進駐紐約。自此,該公司就致力于讓更多美國公司接受銀聯卡。
“現在,美國大概90%的自動取款機都能接受中國銀聯卡,”中國銀聯美國代表處首席代表郟航說。
專家對大部分中國金融公司都保持樂觀。
“我看到了真正的增長,我相信他們會增加資產和員工,”一位金融服務業的專家說,“好多公司開始建立分行并進駐紐約,這是十分重要的發展步驟。”
注:本文刊登于9月23日《紐約時報》上的中國日報(美國版)秋季專刊
(作者:Christopher Witkowsky 中國日報(美國版)編譯:朱婧瑜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