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第三季度以大漲報收。市場分析師認為,第四季度國際油價可能在全球寬松貨幣政策和中東地區緊張局勢推動下延續漲勢,但勢必面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歐洲債務危機等“頂頭風”,震蕩或在所難免。
紐約油價10月1日收于每桶92.48美元,較第三季度第一個交易日上漲8.73美元,漲幅為10.42%。而布倫特油價當天收于每桶112.19美元,較7月第一個交易日上漲14.85美元,漲幅為15.26%。
國際油價在第三季度之所以一改第二季度頹勢出現大漲,主要原因則是全球央行的協調行動以及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
今年9月份,歐美央行相繼采取激進的寬松貨幣政策,并在全球范圍內引發 “多米諾效應”。9月初,歐洲中央銀行率先在貨幣政策上邁出重要一步,宣布不設上限的債券購買計劃,推動油價大漲。緊隨其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同樣不設定上限和時限。之后,日本央行以及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央行也相繼宣布寬松貨幣新政。
今年第三季度,地緣政治因素是推漲油價的又一主因。歐盟對伊朗石油出口的禁令極大影響全球石油供應。同時,以色列和美國與伊朗間的緊張關系加大市場對石油供應的恐慌情緒。
此外,國際油價在第四季度依然面臨諸多風險因素,如全球經濟放緩、歐債危機和美國的“財政懸崖”等。歐元區經濟第三季度預計還將繼續萎縮,歐洲債務危機依然懸而未決。美國經濟也復蘇緩慢,隨著總統選舉臨近,“財政懸崖”的風險也將導致油價震蕩。另外,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不斷放緩,加劇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也將在第四季度給油價造成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