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wèi)星在閻良拍到的中國“Y-20”。(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第二炮兵指揮學院張賀、李偉:運-20總體性能接近伊爾-476
我國首架軍用大型運輸機被命名為運-20,它承載了無數(shù)中國人的期望和夢想。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研制工作,2006年,大飛機項目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2009年,中航集團飛機公司總經(jīng)理胡曉峰曾向媒體透露,中國軍用200噸級大飛機已經(jīng)完成設計,將進入制造階段。
為了制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大型運輸機,運-20在設計上可以說博采各家之長。與伊爾-76MD飛機相比,運-20的體積更大,機身空間和布局更為合理,發(fā)動機的功率也更大。運-20不僅總體性能超過伊爾-76,而且在超臨界翼、綜合航電、駕駛艙設備、復合材料及加工等方面都具有中國特色。
運-20由3名機組人員操控,最高載重量為66噸,機身長47米,翼展45米,機高15米,最大起飛重量略高于200噸。飛機采用了傳統(tǒng)布局,三點式起落架,前起落架兩個輪,可90度偏轉。該機對起降場地的適應能力較強,可在較為簡易的機場上起降。其寬敞的機身使貨艙容積較大,可以運載我軍絕大部分大型作戰(zhàn)和支援車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