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轟炸機大發(fā)展時期,B-47被淘汰、XB-70曇花一現(xiàn),唯有B-52脫穎而出。后來者B-1B、B-2本意是為淘汰B-52而研發(fā),但B-52卻穩(wěn)居其位并與其同臺競技、長盛不衰。奧妙何在?
不能不說的是,美空軍當初對B-52所提的作戰(zhàn)高度在12000米以上、能做洲際飛行、可攜帶核彈這三個主要條件,極富遠見。這三條主要指標造就的先天好底子,是B-52深得美空軍喜歡的重要原因。
可靠性高、維修相對簡單、省錢,對于軍費日益吃緊的美軍來說,是B-52轟炸機的另一個優(yōu)勢。
相形之下,B-1B轟炸機一裝備就開始問題百出、飽受爭議。在裝備之后的18年中,B-1B損失7架,漏油、電子系統(tǒng)不穩(wěn)定、零件奇缺維修困難等,一直制約著B-1B出頭露面。
B-2轟炸機技術先進,性能優(yōu)良,但昂貴的造價使美國人難以大量裝備,更讓美軍難受的是其維護條件要求過于苛刻、費用過高。B-2每飛行小時的平均維護時間長達132小時,每次飛行之后都要進行雷達吸波材料整修,嚴重依賴保證溫度、濕度的專用機庫,加之配件和維護設備配備不充足,使B-2一直無法在海外基地部署。
而在2012財年,B-52可執(zhí)行任務率高達78.3%,遠超過B-1B的56.8%和B-2的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