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在伊拉克戰爭十年之后,全世界對伊拉克戰爭進行思索,認為這一戰爭導致了如下后果:
超過一百萬名伊拉克難民流散到世界各地,伊拉克國內有超過三百萬人流離失所,他們被趕出自己的家園,被迫逃離教派暴力沖突。
整個中東地區的外交和安全聯盟破裂,這對美國及西方戰略利益的局面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在大夙敵(薩達姆)死亡后,伊朗更加有恃無恐,目前擁有更大的地區影響力。
美國在巴格達、迪亞拉省和拉馬迪的街頭被民兵組織修理了多年,它在中東北非地區顏面盡失,作為軍事超級大國的形象也受到損害。
阿布格里卜虐囚丑聞、哈迪塞慘案以及其他違反美國軍紀的行為讓美國政府無法在伊拉克開展“贏得民心”的行動,還令美國為穩定該地區所做的多年努力付之東流。
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而它根本不應該拖這么多年。美軍在巴基斯坦發現并殺死“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丹后,阿富汗戰爭的最初目標(即干掉拉丹)便不復存在。塔利班也卷土重來,在美國沒能贏得民心的許多地區,塔利班有可能重新奪回控制權,而美軍大部隊將于明年撤離阿富汗。
但是,當時執意開戰的前官員和鷹派人物到現在也不知悔改,他們紛紛推出回憶錄,張口閉口就是伊拉克戰爭的成功,盡管這場戰爭的真正代價落到了美國人身上———數千名美國軍人喪生,身后留下眾多遺屬,還有數十萬名美國軍人受到病痛困擾。
如果美國想對伊拉克有任何影響,都必須搞定一個人。這個人的行事風格更像是他的前任獨裁者,而不像是一個懷有民主愿望的人。這個人不遺余力地昭告世人:任何國家———不管是美國還是伊朗———都不能命令他做什么。資深駐外記者內德·帕克對馬利基的描述令人叫絕。他詳細講述了這位伊拉克現總理是如何鞏固大權的———此人組建起令人生厭的政治聯盟、成立了一個只聽令于他的新安全指揮部、恐嚇他的對手,并逮捕那些與他對抗的人。馬利基還曾對四面楚歌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表示支持。
(來源:新華網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