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8日晚,馬拉松式的聯合國《武器貿易條約》談判大會落下帷幕。由于朝鮮、伊朗和敘利亞的反對,大會沒有達成最后草案。
記者目擊了當天談判大會閉幕會的全過程。大會主席、澳大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伍爾科特本欲進行一個形式上的表決,從而宣布草案成功通過,但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卡扎伊突然要求發言,繼而明確表示伊朗反對草案。
卡扎伊的發言經過事先準備,在他講話時,發言稿也一同在會場內分發,引起一陣躁動。就在數小時前,伊朗官方英語新聞臺PressTV發布消息說,伊朗總統內賈德支持《武器貿易條約》,這一報道也在會場廣為散發。
伊朗代表發言后,朝鮮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李東日和敘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賈法里也相繼發表聲明,表示反對草案。
伍爾科特感到事態緊張,立即宣布休會。伍爾科特與伊朗等國代表溝通,嘗試是否能彌合分歧。但3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并沒有換來任何進展。會議重新進行時,三國代表給出的結果仍是反對。
伊朗和朝鮮目前均受聯合國制裁,其中包括武器禁運;而敘利亞國內安全局勢十分緊張,武器貿易問題自然最為敏感。
伍爾科特最后無奈宣布,大會未能就草案達成一致。多國代表在失望之余紛紛要求發言,表明對草案的支持和對未來軍控談判的信心。草案的通過事實上需要193個會員國的一致支持。
記者注意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其實早已準備好“歡慶歷史性外交成就”的講話稿,但在最后一刻被緊急撤下,換成一篇簡短的發言人聲明。
在這份匆匆準備的聲明中,潘基文對草案未獲通過“極為失望”,并對草案內容表示支持和贊賞。
外界對這次談判普遍抱有樂觀態度,認為條約草案通過唾手可得。當天的結果讓眾多與會者扼腕,英國等國家的代表長時間發言,但其中也不乏情緒化的猛烈炮轟和指責。
閉幕會的組織工作顯得混亂,會員國代表、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媒體記者擠在一起,會議廳一度飽和。伍爾科特最后不得不臨時將所有與會者請出會場,只讓談判代表和少數記者重新進入會場,前后又耗費很長時間。如此折騰,令與會者們疲憊不堪。
200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著手制定武器貿易條約。2012年7月底,由于美國等國家要求更多時間對條約最終草案進行考慮,導致談判陷入僵局。聯大于去年年底以多數贊成通過一項決議,決定于今年3月重啟草案磋商的最后一次談判會議。
本月18日至28日,會員國代表們聚集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由聯大召集的聯合國武器貿易條約最后會議,以對全球范圍內高達700億美元的常規武器國際貿易制定高級別標準,防止、打擊、消除常規武器的非法貿易及其非法和未經授權的使用。
除了朝鮮、伊朗和敘利亞明確反對《武器貿易條約》草案,印度等國代表也對草案有保留看法。但該草案也并未完全“胎死腹中”,還可能交付聯大重新審議,前景仍值得繼續關注。
??? (來源:中新網 編輯: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