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尉氏縣群眾抱怨:通往縣城的三條路沒一條是好的
開封市尉氏縣群眾反映,朱曲鎮通往縣城的三條道路沒一條是好的,路況損壞嚴重,極大阻礙當地群眾出行和沿線群眾的經濟發展。
5月23日,記者實地查看。朱曲鎮群眾去尉氏縣城有三條路,第一條是永劉路為縣道,蔡莊鎮至朱曲鎮之間的山魏村路段損壞尤其嚴重。路面被超重車輛軋變了形,擠裂成了凹凸不平的小土丘。凸的有三五十公分,凹的有也有三十到五十公分,當地群眾告訴記者:這段壞路,造成很多車輛在此側翻。晴天時還能曲線行駛,下雨天就無法行走,因為路坑里全是積水,司機辯不清水深水淺,不敢通行。
第二條路為朱曲鎮北街村到開許公路,也是縣道。路基全面損壞,大坑套小坑,晴天塵土飛揚,像是硝煙彌漫的戰場;雨天就成了不知深淺的泥潭,全是泥水。
第三條路是開許公路為省道,尉氏縣洧川鎮至四新鄉路段,路面像是畫大餅一樣,布滿了大坑小坑。時速高于三十碼車輛就像蹦迪一樣,方向無法掌控。
在記者走訪中,當地群眾聽說記者來采訪路況,一位年輕人口無遮攔的調侃道:前段時間省領導來尉氏縣視察工作,凡是領導視察的路線,不論大路小路又修了一遍,俺這地方的路壞了幾年,也沒見有人管。俺多么希望省領導也來到這看看,讓俺朱曲鎮的老百姓也沾點大領導的光!還有一位老人針對路況說話更有見解,他說:這公路是三分修七分養,地方公路損壞嚴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后期養護跟不上,才造成公路短命。如果出現了一個小坑能及時修補,就不會越淘越大;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地超限管理工作沒有跟上,超載車輛造成;再者是有些路段排水不利,造成路面雨天積水,致使路面損壞。四是工程建設資金投入較少,工程設計簡單,路基構造單一。
這些群眾很客觀的對損壞路段做了評價和總結。但,令記者不解的是,作為公路管理部門,每年財政應該給公路配備有養護資金,那為什么養護工作還是跟不上呢?針對損壞嚴重的路段,希望公路管理部門不要只干面子活,不能把工作只做給領導看,更重要的是應該做給人民群眾看,真正為群眾去干實事,去干好事,針對此嚴重損壞路段及時組織實施改造,早日把損壞路段納入建設規劃中去。也希望在以后的養護工作上多下下功夫,想想辦法,延長公路壽命,一是能讓國家財政少花錢,二是能讓群眾多走好路方便出行,也為沿線的經濟發展做好支撐!希望尉氏縣交通公路管理部門不負使命,早日讓群眾走上好路! (記者 張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