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深化改革是持久動力,中國政府已經并將進一步簡政放權,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其二,加快開放是助推器,中國將繼續支持WTO多哈回合談判進程,推動與相關國家簽署雙邊自貿協議,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積極探索擴大開放的新辦法如在上海設立自貿區實驗區;其三,擴大內需是主攻方向,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不僅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如促進信息產業發展,也保持合理的投資力度,重點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中西部鐵路項目和市政設施建設等;其四,城鎮化為長期擴大內需提供巨大潛力,未來十多年中國將有上億人口融入城市,這里面蘊藏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其五,服務業是新支撐點,政府將大力改進公共服務,大力扶持眾多小微企業;其六,對宏觀經濟實施“量化管理”,確保動態平衡。通過明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上限”和“下限”,防止過度波動,“下限”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是防通脹。
通過對上述六個要素的綜合運用,當前中國經濟絕非“危機四伏”,而是表現不俗,上半年GDP增長7.6%,不僅增速位居新興市場國家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之首,而且增長的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不僅對當前有利,而且對長遠更有益;不僅對自身有利,而且對世界也有好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五年以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當仁不讓,一直獨占鰲頭。按照IMF今年7月9日發布的全球經濟預測,2013年全球增長率為3.1%,其中中國為7.5%,美國為1.75%,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27.76%,而美國僅為12.35%。
近來中國的“論壇外交”與經濟外交相當活躍,除了李克強總理出席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之外,還有李源潮副主席出席的中國-亞歐博覽會暨中國-亞歐經濟發展合作論壇,李克強總理出席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尤其是習近平主席首次出席G20峰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足見當前中國經濟外交之積極主動、以我為主與自信瀟灑。展望未來,面對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的深刻復雜調整,中國將統籌內外,適時加快改革,努力引領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新潮流。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長 陳向陽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