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雖至冬季,但在金昌大地上仍然處處涌動著項目建設的滾滾熱浪。總投資6.7億元的金川集團30萬噸銅材項目、總投資5.1億元的年產600萬只印花鎳網生產線、總投資11.8億元的金昌恒安電子工業園、總投資16.6億元的40萬噸離子膜燒堿、總投資12.4億元的金昌振新100兆瓦光伏發電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這些圍繞有色金屬及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化工循環“三大重點產業”興建的大項目、好項目,正全力推動著金昌轉型跨越的進程。
金昌市委市政府找準與省上“3341”項目工程戰略的結合點,確定了“1234”發展思路,通過實施千億元項目大建設、千億元項目大招商、千億元項目大謀劃行動,大力發展“三大重點產業”,著力培育發展最有優勢、最有特色、最有潛力的經濟增長極,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
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生機無限
記者在金昌市招商引資企業宇恒鎳網公司看到,金川集團的成品鎳,在這里經過10多道工序的精加工,便成了紡織企業印制美麗花紋的圓筒鎳網,“身價”增長了10倍多,產品遠銷美國、歐盟、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企業現已形成年產150萬只圓筒印花鎳網的規模,產量占全國總量的35%左右,年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
目前,在金昌已有兩家大型鎳網生產廠家,到明年二期、三期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產600萬只印花鎳網的生產規模,產量占到全國總量的75%。這是金昌市著力發展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的一個縮影。
金昌市委書記張令平說:“加快發展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既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順應市場變化、提升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必然抉擇。”
為此,金昌市在全力支持金川集團公司依靠創新驅動,改造提升有色金屬傳統產業的同時,緊緊抓住被確定為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的機遇,建立了新材料工業園區,大力開發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材料新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著力構建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產業體系。園區先后建成了5000噸鎳及鎳合金板材、150萬只圓筒印花鎳網、6萬噸精密銅鎳合金管棒、1.5萬噸海綿鈦、1萬噸羰基鎳等一大批有色金屬新材料項目。正在加緊建設的有金川集團30萬噸銅材、宇恒鎳網公司和揚帆飛翔公司圓通印花鎳網生產線、恒安電子工業園、金昌萬隆公司年產10萬噸無機纖維材料等重點項目,形成了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集群式發展的良好態勢。
金川集團公司根據電子、電池、國防、軍工和航空等領域對功能性材料的需求,進行了電解鎳粉、超細鎳粉、鎳扣、鎳鈷氧化物粉末及貴金屬粉末的研制開發,其中高純鎳、鈷、銅系列產品還打入美國、日本等國外市場。
如今,全市已形成了鎳銅鈷壓延產品精深加工、鎳銅鈷粉體材料、鎳銅鈷金屬鹽化工、貴金屬及稀有金屬新材料等四大新材料高技術產業,超細鎳粉、超細銅粉等有色金屬粉體材料銷量居全國第一,建成了全球產量最大的硫酸鎳生產線和全國產量最大的氯化鎳、氧化亞鎳及鈷鹽系列產品生產線,鎳基合金、氧化鈷、印花鎳網、納米級鎳粉等28種產品被列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2012年,全市有色金屬深加工及新材料產量達到30萬噸以上,新材料產業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占到全市工業增加值的40%以上。隨著正在實施的一批新材料產業重大項目陸續建成,全市有色金屬深加工能力將達到56萬噸,占到有色金屬產能的58.3%。
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風光無限
位于市區西北部的西坡灘,過去荒無人煙。如今,一座規劃占地面積14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光伏發電場平地而起,一片片蔚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依次排列開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宛若波光粼粼的湖面,蔚為壯觀??偼顿Y27.9億元的金川集團公司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是目前全國建成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場,年發電量2.9億千瓦時;總投資12億元的金昌振新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2億千瓦時,是目前國內裝機容量最大的斜單軸自適應對日跟蹤光伏發電裝置,發電量比固定裝置高20%。
像這樣規模的光伏發電項目,在西坡、金武公路沿線和永昌縣河清灘等三個光伏發電場還有20多家,有的已經建成并網,有的正在加緊建設。到目前,金昌風電、光電項目建成發電并網規模已達到68.9萬千瓦,占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省上把金昌和武威確定為甘肅第二個千萬千瓦級風光電基地,金昌還被確定為全國新能源利用示范城市。
金昌市市長張應華說,金昌風光電資源豐富,電網接入條件便利,就地消納能力強。我們一定要堅持把新能源產業作為保增長、促發展、調結構的戰略先導產業,搶抓機遇,發揮優勢,把新能源產業打造為金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據了解,金昌市可開發的風電規模達500萬千瓦,開發用地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可開發光電總規模超過1000萬千瓦,開發建設用地面積超過500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將風光電新能源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三大重點產業之一,力爭“十二五”末全市風電建設規模達到300萬千瓦、光電建設規模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風電開發規模超過500萬千瓦,光電開發規模超過1000萬千瓦。
市上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新能源項目建設指揮部,編制了風光電開發規劃及并網送出方案,西坡、金武、河清灘三個光伏發電場規劃總占地面積313平方公里,總裝機容量為9800兆瓦。同時還規劃了永昌縣水泉子、金川區西灘等風力發電場。市上組織招商小組赴全國各地開展招商洽談活動,積極引進國內風光電行業的大企業、大集團落戶金昌,投資開發。截至目前,全市共取得風光電開發指標300萬千瓦,三峽新能源、中國風電、金川集團、華能新能源、北京恒基偉業、中廣核太陽能、北京國能風光、上海艾力克等24家企業投資建設的50個風光電及裝備制造項目全面開工建設,預計到年底,新能源并網發電規模將達到120萬千瓦以上。
新能源產業的迅速崛起,還帶動了風光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目前,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杭州維盛光伏支架項目、光燁機電金屬表面熱處理項目已投入試生產,上海艾力克光伏組件等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市政府還與南京中電電氣、金耀新能源、江蘇正信等光伏企業,就多晶硅生產、光伏組件、多晶硅切片、太陽能跟蹤器、新型光伏支架等生產項目達成投資意向,正在進一步洽談落實。
化工產業循環無限
快速崛起的永昌縣河西堡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16平方公里,項目總投資120億元,是金昌市統一規劃建設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之一,被列入全省煤化工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
近兩年,園區實施的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包括投資3.8億元的春天公司20萬噸電石、投資18億元的鑫華公司300萬噸搗鼓焦、投資7.8億元的豐盛公司20萬噸合成氨、投資2億元的日升隆公司60萬噸蘭炭等15個項目,其中大部分項目已建成投產。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后,園區年銷售收入可達170億元,創造5億元左右的稅收。園區投資主體不同的企業間均以上下游產品、副產品為紐帶,形成了關聯緊密的物料鏈、產業鏈,環環相扣,吃干榨盡,達到工業“三廢”的零排放。
金昌市緊緊抓住市上被列為全省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市、金川集團被列為全國發展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的契機,按照“資源有限,循環無限”的理念,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跨越和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精心謀劃實施了一大批產業關聯度強、銜接緊密的循環經濟重大項目。
市委市政府把金昌新材料工業園區和河西堡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平臺,通過緊扣產業鏈招商引資,集中布局項目,已成功吸引四川新希望集團、貴州宏福集團、中化化肥公司、內蒙古太西煤集團等國內同行業的強勢企業加盟“循環經濟圈”,大力發展硫酸鉀、磷肥、合成氨等關聯配套產業,形成了產業集聚、項目集中、企業集群的優勢。
由四川新希望集團投資建成的新川化工公司,年產20萬噸PVC生產線使用的原材料,就是金川集團公司40萬噸燒堿項目產生的液氯,以及金泥集團的20萬噸電石。由貴州宏福集團、金化集團和中化化肥公司三方共同投資組建的甘肅甕福化工公司年生產磷肥60萬噸,可消化金川集團公司硫酸100萬噸。
通過延長化工循環產業鏈,困擾金昌地區空氣污染的二氧化硫氣體得到充分利用,變廢為寶,金川集團公司回收冶煉煙氣生產硫酸的能力已由“十五”末的75萬噸增加到現在的252萬噸,二氧化硫回收率達到96%以上。全市以消化工業廢氣、廢料催生的硫化工、磷化工、氯堿化工、氟化工、煤化工產業已形成較大規模,各類化工產品產能達到500萬噸。計劃到“十二五”末,全市各類化工產品產能增加到1000萬噸,將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基礎化工基地。
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金昌市已形成了硫化銅鎳礦開采-鎳銅鈷冶煉-鎳銅鈷壓延及新材料產業、二氧化硫-硫酸-硫化工、硫酸-磷酸-磷化工、燒堿-氯氣-PVC-電石渣-水泥、原煤-搗固焦-焦爐煤氣-合成氨-磷銨等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構筑了“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新格局,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循環經濟“金昌模式”被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典型案例之一。
發展循環經濟帶來“雙贏”局面。近年來,金昌市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質量也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今年5月,中國社科院發布“2013年城市競爭力報告”,金昌市進入全國宜居城市百強行列,排名第77位,成為甘肅省最宜居城市之一。(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