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12月6日報道【美國《商業周刊》網站12月4日報道】題:中國不均衡勞動力市場的一線希望:收入差距在縮小(記者克里斯蒂娜·拉森)
在國際教育者就全球教育體系的優劣———中國學生PISA測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成績是否被過分炒作———爭論不休時,同一周,《中國經濟季刊》一篇新報道說明了中國最近擴大高等教育的非預期結果。
中國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遠遠超過白領崗位的數量。與此同時,隨著愿意在工廠上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裝配線上工人的工資日益提高。北京市場研究公司龍洲經訊分析師白安儒和托馬斯·加特利說,其結果就是中國令人擔憂的收入差距正出乎意料地縮小。
過去十年,中國高等教育的規模迅速擴大。2000年至2010年,大學入學人數增加了兩倍,從220萬增加到660萬。不幸的是,就業機會未跟上擴招步伐。根據《中國經濟季刊》得到的官方調查結果,2013年中,中國每80個白領職位有100名申請者。然而就藍領崗位而言,情況截然不同,每125個崗位有100名申請者。
由于中國大學畢業生過剩而低技能勞動者供應不足,過去四年藍領工資的增幅大于白領工資。2009年以來,專業人員的工資平均年增長速度為12%。與此同時,制造業、農業和建筑業的工資年增長速度為14%。
結果是什么?白安儒和加特利說:“所有數據顯示,從事較卑微工作和收入較低的家庭的收入增速要高于從事專業工作和較高收入的家庭。中國的收入差距正悄悄縮小。”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人感覺到競爭環境越來越公平。“大多數中國人擔心的不是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或城市與農村的收入差距,而是有關系的人與沒關系的人之間的收入差距。”沒有跡象表明,在中國,關系的作用在下降。
(來源:新華國際 編輯:林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