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世界股市暴跌的轟動在減弱,而有關中國的話題卻一步步展開。到底該如何評價開放程度不高、市值有限的中國股市,它是否真是這場全球股市地震的震源?世界的爭論依然莫衷一是。但所有評論幾乎毫無例外,說著說著就從中國股市轉到了中國經濟甚至中國這個更大的概念。
很多人都注意到,世界過去習慣了泛泛說中國,媒體舉的例子也離外國人的生活甚遠。而這一次,世界第一次在這么具體的事情上,這么大范圍地同時感受中國。盡管有很多感受還是扭曲了,但這是最少人為操縱的一次。一些國際問題專家傾向于認為,外界特別容易誤解中國的金融,中國人自己也未必就搞清了自己。但這次事件,很可能成為世界新一輪研究并修正對中國認識的開始。“如果全世界的股民都開始關注中國,那么中國的事情就不能被太隨便地說來說去。”一位中國國際問題專家說。
上海是“全球市場風向標”?
這兩天的中國股市真是讓人看花了眼。在經歷了周二的大幅下跌和周三的小幅回升后,周四又下跌了兩個多百分點,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股市周四也主要呈現下滑趨勢。不過,國際社會似乎還沒從“黑色星期二”所造成的影響中緩過味來。俄羅斯《生意人報》2月28日報道說,毫無疑問,中國股市的調整是全球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但很多媒體對此持不同觀點。
英國《金融時報》在3月1日的評論中寫道,上海股市2月28日強勁反彈,而亞洲其他市場和歐洲股市則大幅下挫。這一切表明,對上海來說,“全球市場風向標”這一全新身份是短暫的。然而,許多中國的股票交易員卻不這么看,私下里甚至有些自豪。他們認為盡管上海股市出現了10年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卻證明了中國在全球市場中顯而易見的重要地位。興業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張憶東表示:“或許,人們可以把這次下跌視為中國股市在國際市場獲取更多定價權的一次演練。”
路透社刊文說,或許正如人民幣匯率問題被當作了全球經濟不平衡的替罪羊一樣,這次,中國股市的下跌則充當了本次全球股災的另一只替罪羊。但也不能否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已與全球經濟有了更多的聯動性,因此,當海外投資者聯想到中國經濟是否出現問題時,首當其沖下跌的便是分享了中國經濟成長的資源類公司的股票,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智利、巴西等這樣從中國銅礦、鐵礦石買賣中發財的國家,股市下跌位居全球前列。
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版題為“世界股市同步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的文章則分析說,真正的問題不在于來自中國的沖擊。中國股市暴跌的2月27日沒有表現出特別反應的亞洲股市,時隔一天受到影響,紛紛下滑,而給世界股市下跌提供借口的中國股市28日反而出現反彈——這也說明中國沖擊不是導致世界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存在感在不斷增強
在種種分析中,各路媒體自然注意到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分量。馬來西亞《南洋商報》以“全球股市跟著跌,證明中國影響力”為題,引述股市專家的話說,這次的事件顯示“中國已經站起來了”。泰國《世界日報》則以“骨牌效應見證中國影響力”為題評論說:當今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日強,股市影響全球的程度“前所未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已發生質變,一舉一動還關乎美元的強弱,這對世界經濟和股市而言自然也是一個大變量。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稱,說得過一點,過去4年里德國的股市繁榮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中國制造”的。一個德國股票的購買者不能仍然對來自世界新增長中心的信號無動于衷了。
俄新聞網報道說,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等已離不開中國產品和中國商家,這表明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相當緊密。世界市場上的原料等與中國經濟的冷熱也息息相關。不光是鋼材,許多原材料都是依賴中國的高速發展、高度需求生存的。這些因素導致中國股票和股市處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另外,隨著中國對世界經濟影響力逐步增大,世界經濟對中國的影響力也在增加。一旦世界經濟出現負面因素,如股市、匯市動蕩,必然會波及中國。
日本《讀賣新聞》3月1日以“動搖金融市場的中國崛起”為題發表社論說:“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地位確實得到提升,世界金融市場受到中國動向的左右程度也在不斷加大。解決問題的鑰匙握在中國手里,不過,中國能否很好控制大量資金流入的市場動向是個未知數。此次以中國為震源的首次全球股市同時震蕩便是世界經濟構造發生變化的表現。”社論稱,中國股市震蕩能波及各國股市,是基于一個共識:“如果中國經濟出現惡化,則美國及全球經濟都會惡化”。《日本經濟新聞》的社論稱,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存在感在不斷增強。
與中國經濟關系日益密切的美國似乎感觸更深。據美聯社報道,許多美國金融專家認為,盡管中國股票市場相對封閉,外國投資者很難進入,但紐約證券交易所仍有295只來自中國的股票在交易。據花旗集團統計,去年美國對亞洲、拉美和東歐新興經濟體的股市投資超過了本國,其中僅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就從2005年的49億美元增長到了52億美元,與往年相比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