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大學生學前裝備萬元以上手提電腦
緊張的高考已經過去,不少高考生已拿到了心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很多家長欣喜之余,為獎勵孩子考上大學,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大額現金、電腦、MP3、手機等鋪天蓋地般來到準大學生們的手中。與此同時,商家們也針對準大學生們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銷活動,賺了個盆滿缽溢。
日前,記者在日照市西城的濟南路、五臺山路、淄博路等繁華路段,不時看見跟著家長購物的學生,各個手機大賣場、數碼城里更是熱鬧,許多家長領著即將開學的孩子趴在各手機柜臺前挑選手機。手機店售貨員陳小姐告訴記者,最近來買手機的幾乎都是即將上大學的學生,他們購機的價格大多在500元至2000元之間。
在濟南路某手機大賣場跟著媽媽挑選手機的小陳說,他今年考上了某名牌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提起這個暑假生活,小陳說,他過得“有錢”又瀟灑。為獎勵他考上名牌大學,許多親戚上門送“紅包”表示祝賀,有個親戚甚至許諾為他交第一學年高達上萬元的費用。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像小陳這種“金榜題名”的待遇現在已不算新鮮。
準大學生開學,也火了不少電腦商場。每年暑假,學生群體是他們的一大“經濟增長點”,其中準大學生們的“出手”更是讓他們喜笑顏開。因為學生一般都會一次買多件產品,比如U盤、MP3、數碼相機等,少則幾千,多則上萬。
對父母寵溺兒女,給準大學生購買高檔消費品實行物質性獎勵的做法,一些教育界人士認為不妥。
一直在石油大學從事教育工作的張凌春老師說,給準大學生購買高檔消費品,從某些方面說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在日漸提高,但是不菲的大學學費、生活費本來就已經是各個家庭,特別是工薪和農民家庭難以承擔的一筆不小開支。同時,這種做法也容易在同學之間產生相互攀比的思想,有些工薪家庭的孩子甚至不顧家庭實際經濟狀況,也逼著父母為自己購買,令父母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這樣的高消費方式在社會上形成一股不良的風氣,容易使孩子養成懶惰、不肯吃苦,只會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攀比炫耀的壞習慣,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記者 蔣芹)
來源:黃河口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