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出思想的地方。思想的本質是自由的,這是不斷交流、培養的結果。也只有在自由的氛圍下,思想才能創新。‘學而’論壇就是一個思想交流的實驗室。”西安交大人文學院副院長李建群這樣說。今年初,西安交大人文學院面向全校開辦的“學而”論壇從舉辦之初,就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關注。論壇由西安交大黨委副書記丘進親自題名,取自《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接受記者采訪時,李副院長不斷強調:“學而”論壇是人文學院在充分調動智力資源的基礎上,以整體性、系列性、學術化的面貌為人們呈現的人文精神瑰寶。
讓“學而”成為學生的文化盛宴
近日,“學而”論壇由西安交大人文學院執行院長王宏波教授的報告拉開了帷幕。他報告的題目是“社會工程思維與構建和諧社會”。人文學院社會學系小馬同學說:王宏波教授將工程思維運用到社會改革模式的設計之中,形成兩種完全不同學術風格的交融。而這正是“學而”論壇所追求的形式和效果。通過人文學科內在聯系來形成獨立的學術體系,由不同專業的不同教授做專題講座,學生們可就某一問題從多角度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認知和分析。 “學而” 論壇將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完善學生知識結構,使參與其中的學生既獲得知識,又能夠具備管理者和領導人的素質。在面對社會、人生的復雜局面時,能夠科學運用人文知識解決問題。“在聽過第一次講座之后,我強烈地感覺到學術、觀點要有交流碰撞才能進步。從工程、理科角度出發解釋人文學科,挺新穎的。希望以后老師和學生多交流,內容盡量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人文學院李同學對筆者講到。
電氣學院小鄭同學說,交大很有必要擁有這樣一個論壇。西安交大培養的學生多是工程師,因此應該注重學生知識背景的綜合性。他認為“學而” 論壇一定要區別于理工科學術講座,可以通過講歷史、講《論語》、《孟子》等典籍、講社會前沿思潮等提升理工科學生的人文素質。
讓“學而”成為推動西安交大人文科學發展的動力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一位姓石的同學在采訪中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從以往來看,西安交大的教授平時都非常忙,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認真地對待這個“非贏利性的公益”論壇?針對這個問題,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焦垣生教授說, “人文學者是社會的良心、國家的脊柱,我們有義務負擔起在高等學府播種人文精神之光的責任。‘學而’論壇是人文學院對提升校園的文化水平以及學生的人文素質做出的努力和嘗試。辦好這個論壇也是對人文學科的推動。”
作為人文學院主辦的論壇,該學院的教授們都將出現在講臺上。人文學院執行院長王宏波教授說,通過“學而”論壇首先可以促進教師的成長、增強人文知識的傳播面。講座不僅僅是一個教師的“一家之言”,而會帶動一批教師切磋、探討、爭論、質疑。通過交流促進教師對學術問題不斷深入的思考。其次,“學而”論壇要求講座的教師們傳授的不單單是純學術問題,必需聯系社會現實提出新的命題,這就促進了學術研究的發展,在人文學科內部形成交叉研究的推動力。
據了解, “學而”論壇目前已經舉辦了兩場報告會,第二場是劉永富教授主講的“哲學”的來歷,也受到了聽眾的歡迎。在3月30日舉辦的第三場報告中,焦垣生教授將通過 “秦腔”的話題兼說西安交大的文化認同。人文學院希望通過該論壇,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并在校園里推出一批學識淵博、功底深厚的人文學者和專家,形成品牌的影響力。
來源:西安交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