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生活已經大半年,對她的感情卻隨著生活的點滴而改變。
仍然記得飛機降落前從高空俯看倫敦夜景時心里涌出的那股激動,把離鄉萬里的憂郁一掃而光。燈光星星點點的散布全城,全是那種幽藍的顏色,讓人覺得仿佛落進了銀河。那刻,自己也暗想:一定要精彩地過這一年!
到達后的幾天因為住宿沒有提前安排好,許多正式程序還辦不了,于是索性在谷歌地圖上把幾個早有耳聞的地點圈好,拿著打印的地圖徒步來往于學校、中國城、宿舍,而且每次都選擇不同的路線走。幾天新鮮感一過,倒是有點失望。狹窄的街道、破舊的地鐵、陳舊的房子,不禁感嘆,這的確是個沒落的帝國了。
開學便開始忙碌,仍然是國內一般三點一線的生活:學校、宿舍、超市。那時還總是熱衷于與國內的同學朋友保持聯系,每日必定拿出一定時間經營空間和博客。人最怕比較,看著國內朋友“五光十色”的生活我越來越郁悶,只能感嘆自己是花錢來插洋隊了。后來學業和實習擠占了我的大部分休閑時間,與國內的聯系越來越少,心情反而變得越來越輕松。
快樂因素
偶爾被陌生人早上一聲伴隨著微笑的“Good Morning”而心情好上一整天。在學校有任何困難,很快都能得到回應,而且對方的態度和幫助超乎期望。還有熱情的同學,總是很樂意幫助你,每天他們的歡笑都能把我的情緒帶動起來。
每次當我談起對以后的擔憂時,他們總是說以后的事就不要想了,開心地活在現在,上帝會安排好的。而認識的一個英國老爺爺,時不時地拉著我談論政治經濟時事,這是他的生活樂趣之一,雖然他已近七十,而他的太太也主動提出指導我的畢業論文寫作,這難道是她對我贈送的中國結和茶葉的回報?
我漸漸明白,身心愉悅的原因是因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簡單化,比起國內要少花很多心思去想,去辨別,去捍衛,一切都來得這么自然。我其實是個急躁的人,但在這里卻發現自己漸漸平和起來。很難說清其中的具體原因,只能說這里的生活態度感染了我。
復活節假期回了一次北京,毫不夸張地說,下飛機的那一刻我被北京的空氣嗆到了。之前享受著這邊的藍天白云時,大片的公園時,我從來沒有去想這些有什么特別,欣賞也只停留在我注意到的那些時候。
北京之行讓我此時更加珍視倫敦的這一切,特別是空氣,下飛機時我幾乎是猛吸了幾下,讓這里的清新空氣抹掉北京空氣留給我的糟糕印象。而在北京短短的十天又把我的憂慮情緒拉了回來,在國內大家談論的問題都太現實,我真想說理想主義一點不好嗎?哪怕是暫時的。
對于倫敦,我還沒有太多理性的思考,現在只是沉醉于這些感性中。記得曾經看過FT中文網王昉寫過一篇也是關于留戀倫敦的文章,那時看還沒有什么感覺,今天翻出來再讀一讀,雖然沒有作者那么優雅的文筆,但感情卻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