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國內利用教學視頻學習英語時,羨慕視頻里的學生,可以作為英語口語范本讓讀者模擬、學習和借鑒。沒想到來到曼城之后,我也有幸親歷了這種機會。去年十一月份,Phaebus媒體制作公司在曼徹斯特大學尋找英語非母語的學生拍攝英語教學DVD。 剛到英國的我沒有那么幸運,申請如石沉大海,毫無回音,當時不免有些失落。

王玥在英國實現了人生中的首次“觸電”。
然而在復活節前,Phaebus又發出了尋找增補拍攝者的廣告,這次有所不同的是,申請材料中必須加入描繪自己親身經歷的部分。主題的內容多種多樣,比如與一位老友的重逢,由于文化差異引起的誤解,變通的學習方法等等。聯想到不久之前我參加的學校寢室管理員的面試,以及留英前國內尋找工作的經歷,我選擇了“面試災難”這個題目又進行了一次申請,沒想到,隔了兩天,Phaebus公司的制作經理Emma就邀請我參加DVD錄制,真把我高興壞了。
首次“觸電”
拍攝預定在周五中午進行。從周四晚上開始,我便有些緊張,緊張自己第一次面對鏡頭的表現會讓人失望,緊張找不到拍攝工作室不能按時到達現場失禮于人。然而工作人員的熱情甚至可以說是體貼打消了我的顧慮。一大早,Emma就特地幫我查好了從學校出發的路線,短信發送給了我。到達拍攝現場后,導演Steve非常熱情,介紹了在場的工作人員一一與我認識。劍橋大學出版社的Pete和Liam給我講述了拍攝目的,告訴我面對鏡頭的技巧,安慰我緊張的心情。我也不斷地提醒自己只需像平時和同學交流一樣就可以了。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原來我這次是為劍橋出版社的English Unlimited英語系列教學書錄制DVD,這套書籍已經在全球出版了起步(Starter), 基礎(Elementary)以及中低級(Pre-intermediate)三個級別。而我也為自己能夠參與拍攝中高級(upper-intermediate)教學課本感到自豪不已,能參加這個檔次教學材料的拍攝是對我英語能力的肯定,不過之所以請我這樣的Non-native Speaker錄制,就是為了讓讀者了解、適應非英語母語者的口音,在不斷國際化的今天,這一點似乎比過去的教材有所改進。
錄制之前,Steve和我討論了申請材料中提及的兩次面試經歷,希望我能突出在英國面試的激烈程度??赡苁怯捎凇爸胤辍边@個主題參與人數不多的緣故吧,Steve又詢問了我是否有相關的經歷,于是我提到了高中好友在新西蘭留學,八年之后我們又在上海重逢的往事。編輯們覺得這個故事也很有意思,最終確定下來我將對著攝像機講述這兩段經歷。
幸福感
開拍的過程類似雅思的口語考試,只是面前的主考官換成了一個大大的攝影機,編輯們對故事的長度并無任何要求,我只需每次拍攝時將基本大意表述清楚,按照他們的話來說,不需要使用任何高深的詞匯,以最自然的狀態上鏡即可,力求給讀者最真實的感覺。在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后,我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第一遍結束,編輯們對著錄像回放提出我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內容,于是我又重新組織了一遍語句。第二遍結束,Steve說非常好,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我們總是錄制幾次,之后通過剪接合成最終的影像,所以請你再試一次。我又開始了第三次的拍攝。
此時,不知是由于燈光打得我發熱,還是心里緊張的緣故,我說了兩分鐘之后突然感覺一陣語塞,舌頭開始打結,到嘴邊的英語也不知道該怎么吐。大家都對我非常友善,Emma不停地鼓勵我,說我的英語非常優秀,不需要緊張,攝像則忙不迭給我拿來了礦泉水,Steve也在鏡頭邊緩和我的情緒。稍作休息,我的第三遍錄像非常順利地完成了。
整個錄像過程大約持續了半個多小時。錄制結束以后,我在一份投稿發行版上簽字,允許劍橋出版社可以使用任何付款協議記錄的畫面。所有的工作人員對我的參與表示了感謝,大家還開玩笑說,由于他們的挑剔,害得我多錄制了好幾次,而我則不好意思地說感謝他們的工作和對我的耐心。臨走前,我得知參與申請拍攝的人數達到了六十多人,而總共只選取了六名學生,真是感覺非常幸運。也許,這要歸功于自己來英之后一直積極尋找兼職的“特殊”經歷吧。
走出工作室,一切顯得非常輕松,成就與幸福感油然而生,我靜靜地享受著曼城難得的好天氣,時間仿佛停滯在了那一刻。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我可以在書店看到自己錄制的英語教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