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嫦娥三號”完美登月
首次采用多窗口、窄寬度和高精度入軌發射
據介紹,探月衛星的發射窗口選擇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地日月的運動規律、太陽對飛行過程中能源采集的影響,還有發射場的氣候、火箭運載能力的限制和衛星能力的限制等。像嫦娥三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一年大概也就兩個月份的時間可以選擇。
嫦娥三號探測器直接發射至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這有別于地球衛星,對發射窗口限制嚴格。為確保嫦娥三號完美登月,改進型火箭將采用多窗口、窄寬度和高精度入軌發射,這在我國航天發射史上是第一次。
“這次嫦娥三號共選擇了六個發射窗口,每天有兩個。第一發射窗口寬度為4分鐘,如第一發射窗口未實施,則進入第二發射窗口,第二發射窗口寬度為1分鐘。”
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杰介紹說,多窗口、窄寬度的發射很難。首先是對軌道設計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六個窗口需要六條軌道,它們的入軌參數和整個飛行軌道都是完全不同的。同時,每次發射為窄窗口或零窗口,發射時間的間隔非常短,需快速裝訂不同的彈道參數。
“比如第一天,第一個窗口發射最多推遲4分鐘,如果說第一個窗口沒有實施,那么允許推遲到第二窗口。第二窗口就完全是另外一條軌道了,那么再按照第二個窗口只能推遲1分鐘就要把火箭發射出去。”姜杰說。
目前,發射場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勤保五大系統密切協同,等待最后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