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國彩民行為網絡調查”結果在京發布,問題彩民成為與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國家級課題調研問題彩民
該項調查是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彩票事業研究中心發起,從2011年9月持續至12月,在新浪、搜狐、騰訊等門戶網站以及中彩網、中國體彩網等彩票行業網站同步開展,共有近18萬網友參與,是近年來國內規模最大的關于彩民行為與心理的調查活動。
據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彩票研究中心研究員、北師大心理學院博士陳海平介紹,該網絡調查活動緣于他本人主持的國家人文社科課題《彩民購彩的心理限度》,調查問卷分為5個部分,涉及一般彩民的群體特點、問題彩民的診斷、問題彩民的非理性行為、問題彩民的心理特征、計劃行為的理論研究等。最短的調查表都有50幾個問題,調查范圍之廣泛,前所未有。
數據收集后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取樣,借助心理學理論分析,并參考了國際通用的鑒定標準。課題報告為保證科學性,采用了兩套鑒定標準,據保守測算,結果顯示我們彩民規模達到2億多人,問題彩民占比3.2%,其中重度問題彩民達到43萬。被調查的網友中,93%為男性彩民,73%的彩民年齡集中在26-34歲間,而17歲以下有2.4%,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彩民接近70%。彩民群體表現為有學歷、有技術、有家庭、有結余、有夢想,但社會地位缺失等“五有一缺”的特征。
關于備受關注的問題彩民規模及鑒定標準,陳海平談到,其實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找個參照物,以網癮人數做對比,2009年的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稱國內青少年網癮人數達到2400萬。這個數字要遠遠大于問題彩民的規模,更何況,彩票僅是一個娛樂范疇內的游戲,而問題彩民也僅僅是娛樂成癮的一個表現,這與國外問題賭客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負責任的彩票
上述數據是在同期召開的“問題彩民與責任彩票研討會”上公布的,研討會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彩票事業研究中心與澳門理工學院聯合舉辦。來自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綜合司、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彩票管理中心、中科院心理所等主管部門領導及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本著學術交流、責任為先的原則,與會專家就如何發揮政策監管的優勢,如何提升彩票理論研究的成果轉化,如何借鑒不同區域的彩票理念,如何引導彩民健康購彩,如何建立問題彩民預防機制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彩票銷售量、彩票公益金分別達到了2215億元和634億元。高增長的彩票行業在履行公益職責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個別彩民因對巨額大獎不切實際的追逐,沉迷其中甚至鋌而走險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3月1日,由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的《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開始施行,對彩票管理、市場規范及維護彩票參與者合法權益提出了更高要求。財政部在關于貫徹該實施細則的通知中強調,彩票發行機構、彩票銷售機構要牢固樹立起責任彩票和社會責任理念,減少大獎宣傳,突出公益宣傳,提升國家彩票的公信力。
中國彩票事業研究中心主任范立雙表示,網絡彩民調查后,還將針對彩票投注站等開展更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發揮高校學科優勢、用科學的方法做研究,建立一套完備的問題彩民監測標準、檢測體系。目的是幫助國家決策部門了解、認識真實的彩票行業,給相關部門政策實施提供一個獨立的信息源作為參考。不斷倡導公益彩票、科學彩票、健康彩票的理念。
來源:新華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