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國日報》6月9日社論:毋庸諱言,穩定的重要性無論如何高估都不過分。沒有三十年來的政治和社會的穩定,中國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但公民反映自己訴求的意志和自由,決不能成為維護穩定必須付出的代價。
河北省為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做出的努力值得贊賞。其一票警告和否決制,旨在要求地方領導關注老百姓的訴求,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
如果大多數人對政府的工作不滿意,政府領導將受到警告,限期改進工作。如果在期限之內工作仍無改進,相關領導將面臨下崗。
不斷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改善他們的人權狀況,應該是維護穩定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而言,穩定不是目的,而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條件。一些地方政府把穩定當成目的,用手段證明目的,這是極端錯誤的。
山東一個地方政府曾經把上訪者關進精神病院,不寫保證不上訪的書面承諾,不準離開精神病院。還有一些地方政府派警察進京,抓捕上訪者,采用強制的方式將他們押解回地方。這些極端的手段都是為了制造穩定的假象。
通過掩蓋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通過采用強制手段壓制上訪者而不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維持穩定,是非常危險的。
河北讓老百姓說地方領導是否在維護穩定方面做的到位,無疑選擇了正確的方式。這樣老百姓可以直接反映,地方領導是否關注了他們的訴求。
老百姓有怨言是很正常的事。各級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政府領導關注老百姓的疾苦并無損于他們的尊嚴,相反,對老百姓的疾苦無動于衷到是一件可怕的事。
把上訪者關進監獄比調查他們的問題,并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要來的容易得多。懶惰的官員往往選擇對老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
其實,最可怕的是官員采用強制手段壓制民眾,不讓他們反映自己的訴求。這樣做實質上是瓦解穩定的基礎。
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一致性是真正穩定的堅實基礎。我們怎么可能期望受到壓制的民眾支持政府呢?所以,地方政府關注民眾的訴求是維護穩定的唯一正確做法。(中國日報評論員 朱淵 編輯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