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29日社論:盡管整體經濟環境依然嚴峻,但國務院扶貧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貧困縣農民人均收入在2009年前三季度增長了大約10%,超過農村人均收入平均增速。
貧困地區收入水平極低,10%的增幅并不表明貧困人口生活有了明顯改善,而且我們應當認識到,這一增長背后的推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政府去年對扶貧項目的直接投資,總額將近200億人民幣,比2008年高出30億元。國務院扶貧辦最新一份報告顯示,全國貧困人口目前依然高達4007萬人。溫家寶總理3月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這一數據。預計世界貧困總人口數量最近幾年內將增加1億,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如果能夠保證貧困人口不增長,也可算作一項不小的成績。雖然我們對中國政府扶貧工作的決心和力度毫不懷疑,但不容回避的是中國政府的貧困線標準遠低于國際貧困線。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首次根據國際標準公布中國的貧困人口超過1.5億。這一數字是按國內標準計算出的貧困人口總數的四倍。
2008年底前,中國貧困線為年人均收入785元,此后提升至1196元,依然遠遠低于聯合國規定的人均每天收入1.25美元的國際貧困線。考慮到中國生活成本的快速上漲,一年1196元的收入越來越難以維持基本生活。按照極低的國內貧困線計算得出的貧困人口數量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公眾很容易被其誤導,而政府又會根據將這一不切實際的數據作為決策依據。因此,我們要盡快采用聯合國的貧困評價標準,同時根據國情加深對本國貧困現象和扶貧工作的認識和理解,才能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可靠地決策依據。(中國日報評論員 譚宏凱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