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天津
![]() |
全球第一家“中國商務港”落戶天津于家堡金融區 2009-06-15 17:22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剛剛閉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融資洽談會上,全球第一家BAB模式運營平臺"中國商務港"作為天津市政府重點引進的金融創新項目,在天津大禮堂舉行了落戶天津濱海新區于家堡金融區的簽約儀式。 "中國商務港"是中國政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科技部、商務部、農業部)支持、主導運營的,基于獨創的BAB(Business-Assistant- Business)模式的交易平臺。全新的BAB模式是中國商務港依靠我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力量針對我國中小企業在交易過程而獨立研發的全新的運營模式,BAB模式中的"A(assistant助理)" 是可以保障或加速企業交易提供服務的各類機構的集合體,包括政府、銀行、物流公司、數字認證機構和第三方質檢等其他機構,建立了一個可靠的交易信用服務體系。 中國商務港協助我國中小企業解決交易中所面臨的三個最為緊迫的問題:融資難、收款難和信用環境缺失。中國商務港的核心服務產品是其自主設計的"易通", 一種由商業銀行提供信用支持和監管的、基于具體交易的、在中國商務港平臺上流通的電子信用憑據。據新華網消息,項目課題組組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局局長孫蘭蘭表示:中國商務港的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易方式,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電子信用交易環境和全程的交易環境。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孫秀春介紹說,據全國工商總局提供的數字,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總數為970萬戶,中小企業數量占99%。中國商務港的建立,將能很好地解決中國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的突出問題。 中國商務港董事長楊世祺表示,自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立項以來,中國商務港經過3年的理論研討、平臺開發和渠道建設,2008年已經進入商業運營階段。目前全國有10萬多注冊用戶已在中國商務港平臺(www.cnbab.com)上發布和搜索資源信息,經過認證的協議用戶已經在北京數字認證中心、廣東發展銀行和中國商務港等單位的共同協助和監管下在平臺上放心地交易,有資金困難的核心用戶已經得到中國商務港發行的廣發行承諾變現的易通用以支付貨款。中國商務港已經形成了依托專業人員直接開發市場的山東模式;與政府緊密合作實現地區產業升級的廣東中山模式;依托產業龍頭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四川模式等業務發展模式。 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于家堡金融區是天津市政府作出的進一步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部署的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天津是國務院批準的中國金融改革創新的試點與前沿,肩負著帶動中國金融改革的使命。中國商務港具有建立企業交易市場信用體系,提供第三方擔保支付,緩解企業交易資金短缺等方面的金融創新功能。"中國商務港"落戶天津于家堡金融區,對豐富天津市金融改革創新內容,提高天津市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記者 李享 王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