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殘臂給山區孩子插上翅膀
大學,成為了馬復興深埋心中的遺憾。幾經波折,他到下麻爾小學當上了民辦教師。然而,第一天走進教室,迎接馬復興的只有學生和家長滿臉的懷疑。
“同學們呆呆地望著我,他們一定在想,這失去雙手的人能給我們教書嗎。”馬復興說,“我轉身就在黑板上寫了:我叫馬復興。說從今以后你們叫我馬老師。”
當時,有學生驚嘆:“哎呀,寫的真好呀!”“30年過去了,這一幕我仍然記得清清楚楚。”馬復興說。
學生家長不放心,他們三三兩兩悄悄跑到學校,站在窗外看個究竟,一些家長甚至把孩子領回了家。“第一眼看見真的顧慮,我們畢竟是農村出身,從來沒見過沒有手能教書的。”學生家長馬清說。
由于沒有雙手,同樣的內容,正常老師一天備三至四節課,而馬復興一天只能備一節課。備課時,馬復興往往是翻看這本書時,另一本書就合上了。因此,他常常加班至深夜。
而令馬復興頭疼的是學生的輟學問題。
下麻爾村地處封閉、落后的腦山地區,群眾教育意識淡薄,再加上前些年學雜費負擔重,學生輟學現象十分嚴重。曾經有一段時間全校學生從100多名減少到40多名。看到學生越來越少,馬復興心里著急。挨家挨戶去做家訪。開始家長們還客氣,但去的次數多了,許多學生家長就不耐煩了。一些家里甚至把栓狗的鐵繩故意放長,不讓他進去。
馬復興不氣餒,進不了家門,他在大街上見到家長也不放過,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讀書的必要性。
“這個莊子里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得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們,知識能改變命運。”馬復興說。
一次家訪被拒后,學生出來送老師。正走著,馬復興突然聽到身后一聲尖叫,回頭看時,一條大狗正撲向那名學生,由于沒有雙手,情急之下,他立刻將整個身子壓向大狗。大狗撇開孩子,狂叫著把他撲倒在路邊的糞堆上,一通撕咬。村民們趕來后才將其救出。
馬復興的執著感動了家長,孩子們陸陸續續地回來了。而今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100%。
或許是源于對學生和學校有著特殊的感情,教書30年來,馬復興已記不清自己究竟資助過多少貧困學生,除了給錢,還送本子送筆。“我們都很喜歡馬老師,他是我們的朋友。”馬復興的學生告訴記者。
馬復興有兩個漂亮聰明的女兒,大女兒馬海蕾是全村第一個大學生。女兒是馬復興心中的驕傲,父親同樣是女兒的驕傲。馬海蕾說:“小時候向父親要練習本,他經常不給,但總是見他給其他學生送本子,我們總怪他偏心,現在我才理解。”
“叮咚,叮咚……”馬復興照例敲動鐵鈴鐺招呼孩子們上課。一晃30年,馬復興手中的鐵鈴鐺從來沒有換過,上頭的皮繩卻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曾經的小毛頭們如今不少已經大學畢業、飛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馬復興說,他會一直在這里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