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3日起開辟網絡日志,與市民分享其環保政策理念和特區政府的環保工作。
黃錦星在題為"生態旅游足印輕留"的首篇文章中說,香港的天然海岸生機盎然,是生態旅游的好去處。海岸生態各異,動植物物種多姿多彩,讓游人流連忘返。
黃錦星呼吁游人,在樂游生態海岸之時,須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人為影響。在觀賞動植物時,須減少對它們作出不必要的滋擾。在親近自然的時候,慎記足印輕留,好讓整體的生態多樣性繼續長留。
黃錦星說,特區政府正與環保團體及相關組織,探討開展"育養海岸"項目,以倡導官民合作,對刊憲泳灘以外的海岸作出更有系統的環境清理及公眾環保教育。
黃錦星最后表示,香港在高度都市化的同時,仍能保留高比例的郊野公園土地以及自然海岸,正反映發展與保育之間的平衡。
香港海域面積大約1650平方公里,由于其獨特的海洋性海水特點,香港水域孕育著大量擁有不同特點的生物。1996年7月起,香港開始設立海岸公園,以保護海洋生物和海岸動植物。
目前香港有4個海岸公園和1個海岸保護區,總面積超過24平方公里,它們正在成為周末和假期香港人遠足活動的場所,每年數十萬人次到訪這些地方。
根據香港的有關規定,在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未經許可捕魚、釣魚、收集或擁有野生動植物,甚至包括取走已死的野生海洋生物,以及超過10海里的速度駕駛船艇,破壞沿岸任何海灘、泥灘、懸崖及海床者均可被定罪。(記者 張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