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啟示錄》(1979年,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越戰
1970年代是令人沮喪的十年。在那個時代,電影導演們拍攝了一些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大膽地討論了一些涉及到政府陰謀、種族憎恨和大城市墮落的話題。奇怪的是,直到七十年代快結束時,美國人才拍出一部有關越戰題材的影片。(《陸軍流動外科醫院》不能包括在內,它設點的地點是在朝鮮。)
當時,科波拉已經拍完了兩部《教父》和《竊聽大陰謀》,決定以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說《黑暗之心》為藍本,讓約翰·米利厄斯(John Milius)寫劇本拍攝一部影片。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陸軍上尉(馬丁·西恩飾演)穿越敵人領地,深入到達了瘋癲的克茲上校的老巢所在地(馬龍·白蘭度的性格在最為乖僻善辯之時出演了這一角色)。
故事的發生地點在菲律賓,在旅途中上尉經受了一切可能發生的困難,包括季候風到主角的心臟病發作(影片結尾已康復)。這部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放映了未剪輯的版本,科波拉說在拍這部電影時自己也經受了很多磨難。并非任何一部電影都值得作出如此大的犧牲,但《現代啟示錄》準確抓住了被錯誤動機和外交政策引導的美國迷失一代民眾內心中的瘋狂狀態。
作家諾曼·梅勒曾經質疑:“為什么我們要去越南開戰?”,這部電影將這個問題變成了一部心理劇。影片告訴我們只有像羅伯特·杜瓦爾那樣的強勢男性才可能瘋狂地生存下去,這位配角在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我喜歡早晨凝固汽油彈的味道,它聞上去有股勝利的氣息。”
(來源: 新華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