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求是》雜志刊載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熊光楷的文章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中國多次明確向世界宣示,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努力實現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和諧的發展。
文章說,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的基本政策,是基于中國國情和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也是對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潮流的呼應和促進。致力于世界和平發展,是中國自身的和平發展對外的延伸。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中國將恪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和平共處、互利合作,積極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互信協作的安全環境、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為中國的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為世界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一、堅持和平共處,積極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為了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中國做了許多工作:
一是積極發展與主要大國的友好合作關系。中國高度重視調整和發展與主要大國的關系,加強大國間的協調、溝通與合作。中美關系保持著總體平穩的良好發展勢頭,美國政府多次表示,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支持“臺獨”。中美雙方已達成共識,即中美不僅是“利益攸關方”,而且是建設性合作者。中俄之間繼續深化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通過互辦“國家年”,中俄政治、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中歐已同意啟動新伙伴合作協定談判,雙方在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對話富有成果。
自2006年10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以來,一度陷入僵局的中日關系出現轉圜,雙方已就努力構筑戰略互惠關系達成共識。2006年底與2007年初,胡錦濤主席與溫家寶總理分別在不同場合會晤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日本,這是一次“融冰之旅”,雙方就落實戰略互惠關系進一步形成廣泛共識。
二是積極推進與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關系。鞏固和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關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本著平等互利、注重實效、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濃厚傳統友誼和廣泛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了各領域的友好合作。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對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給予力所能及的援助,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截至2006年底,中國共向11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提供了2000多個援助項目,減免了44個發展中國家總計198筆價值約166億元人民幣的對華債務,向49個最不發達國家提供了1701筆援助或援款,免除了36個最不發達國家的172筆對華債務。
三是積極履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義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致力于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作用,在聯合國框架內積極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在當前較為突出的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上,中國都很好地履行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積極參與外交斡旋和政治解決,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促成了2007年2月間北京舉行的朝核問題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并達成重要共識。為保證聯合國機構的正常運轉和聯合國作用的有效發揮,中國還一直足額、按時、無條件地履行對聯合國應盡的財政義務。中國繳納的會費比額從2000年的0.995%上升到目前的2.667%,增幅居各國之首。
四是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自1989年中國第一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截止到2007年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參與聯合國17項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7266人次,其中維和部隊6285人次、軍事觀察員和參謀軍官981人次。在目前進行的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中國是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派出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為此也做出了犧牲,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執行維和任務中共有8人獻出了生命。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