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全面的“阿拉伯和平倡議”
記者:今年3月底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的阿盟首腦會議決定重啟“阿拉伯和平倡議”,您怎樣評價這份倡議?
孫必干:這是一份比較全面、平衡解決阿以分歧的倡議,應該作為實現中東和平的基礎之一,表明了阿拉伯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愿與以色列通過談判解決中東問題的決心。以色列方面也表示倡議中存在積極因素,將認真考慮。巴以、敘以、黎以是阿以問題的三個方面,任何一個得不到解決,都不能全面、公正地解決阿以問題。我在會晤中還強調,巴以之間的首腦會晤應該繼續,并且應該盡快轉變成阿以全面和談,從當前問題入手并過渡到實質問題的討論。
恢復巴以和談氣氛至關重要
記者:您這次出訪是否涉足加沙?對巴勒斯坦目前的狀況有哪些感性的認識?
孫必干:我停留在巴勒斯坦只有7月20日一天,在拉姆安拉與阿巴斯主席會談。那天會談有所推遲,原因是當天剛好以色列釋放了256名巴囚犯,阿巴斯主席親自出席有關活動。雖然我多等了一會兒,但感到非常高興,見到阿巴斯之后向他祝賀,并向他本人為囚犯獲釋做出的努力表示贊賞。我此前與以色列領導人會談時曾敦促以方采取更多有助于建立信任的舉措,其中就包括釋放更多囚犯。我深深感到,在中東這個長期對立仇恨的地區,只要有任何一點點轉機,就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恢復和談,氣氛至關重要。如果連起碼的互信都沒有,那就根本談不起來。
“哈馬斯”是客觀存在的力量
記者:“哈馬斯”被美國、以色列和歐盟視為恐怖組織,那么中國對“哈馬斯”政權持什么態度?
孫必干:對“哈馬斯”的看法歷來不一致。毫無疑問,他們的某些做法比較極端和激進,但我們認為它作為一股力量和組織是客觀存在的。去年初,“哈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勝,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希望“哈馬斯”選擇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巴以爭端的道路,同時希望他們回應國際社會的有關要求。去年中阿論壇開會期間,中國作為東道主向所有的阿拉伯國家發出邀請,“哈馬斯”政府外長也來參會,我們直接向他們表達了中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