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東地區的互利合作
記者:中東地區對中國來說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孫必干:中東地區有古老燦爛的文明、非常豐富的戰略資源,也是各種矛盾交匯的地區,加強發展與這個地區的合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政治上,中東集中了世界上很多重要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作為發展中大國,理所應當與它們發展關系。安全方面,“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在中東有一定的活動空間,關系到我們切身的安全。從能源上說,我們去年進口石油的一半產自中東。
記者:現在西方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在中東是為了獲取能源利益,您對這種說法如何看待?
孫必干: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首先我要強調,中國與中東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是互利互補的。我國能源需求增長,解決能源問題首先是立足于國內,同時也希望從國外找到穩定安全的供應來源。對于中東產油國來說,石油出口是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希望找到穩定的有支付能力的市場。今后我們的合作還會進一步發展。
同時我還要說,我們與阿拉伯國家的友好關系不是最近才建立的,推動解決阿以爭端也不是最近才積極起來的。我們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表示支持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恢復他們合法民族權利而進行的正義事業,那時候不存在石油的問題。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是在1993年,那時候我們支持阿拉伯人民已經有幾十年時間。我們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系也已經有15年時間,中以關系也有了很好的發展。
中國愿參與伊拉克經濟建設
記者:伊拉克問題是中東的另一熱點。中國在當前的伊拉克局勢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孫必干:伊拉克戰爭是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戰爭。美國贏得了戰爭,伊拉克卻失去了和平。我們衷心希望伊拉克各派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實現和解,恢復和平,實現重建。我本人對伊拉克未來還是持樂觀態度的。我國一直對伊拉克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還宣布愿大幅減免伊拉克欠中方的債務。我們也愿意積極參與伊拉克的經濟建設,但中國企業和人員進入伊拉克還需等待伊拉克安全形勢的好轉。
中國的立場得到各方贊賞
記者:您長期在動蕩的中東地區工作,2003年又擔任中國駐伊拉克使館復館小組組長。那么中東特使這份職責,帶給您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恢復使館是一份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但擔任中東特使,可能出訪10次也不一定能看到和平進程可見的進展,那么您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又來自哪里呢?
孫必干:因為我退休后已經到伊拉克走了一遭兒,組織上又任命我為中東特使,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中東問題太復雜,解決起來太困難,這對我是最大的挑戰。我的滿足感來源于中國的立場得到了各方真心誠意的贊賞。中東問題的方方面面都對中國公正、公平的立場非常尊重,歡迎中國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特使也得到了充分重視,我最近訪問巴勒斯坦,阿巴斯主席每次都親自接見。四次訪問以色列,三次見到外長,兩次見到佩雷斯先生。并不是每一個國家的中東特使都能享受到這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