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著力推進以環境保護、產業振興、城鄉建設、生態文化、和諧幸福工程為主的“五大工程”,構建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制度體系“五大體系”。目前,全市確定的86個生態文明重點項目中已有22個開工,到位資金4.5億元。
池州市委書記陳強說:“池州生態環境優越,將生態立市作為經濟發展的首要戰略,通過20多年的不懈探索,初步走出一條發展生態經濟、彰顯生態文明的特色路子。”據測算,池州市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超過560億元,人均3.53萬元,遠超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開發沿江一線,保護腹地一片”。池州著力建設生態環境體系,優化開發空間布局,在環境承載力大的沿江區域,集中連片發展工業,形成沿江工業走廊;而在生態環境好的山區腹地,發展生態農業、綠色旅游,實施物種、濕地、森林“三大保護工程”。
池州大力實施產業振興工程,集中力量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生態農業。著力建設高水準旅游目的地,唱響“九華牌、長江牌、生態牌”。“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379.54萬人次,同比增長264.42%;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超1500多萬人次。
池州著力構建生態人居體系。據統計,到目前,池州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接近50%,人均公共綠地18平方米。池州市還以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為切入點,推廣農村戶用沼氣池,并注重與改圈、改廁、改廚有機結合,著力形成“養殖—沼氣—種植”的生態農業模式,全面啟動158個村莊整治工作。
池州計劃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3%,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8%以上,把全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生活富裕的全國生態文明試點市。(劉杰 何聰 人民日報)
(編輯 馬文英)